俞德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闲居遣怀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悠闲的生活中,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句“莓墙荫薜萝,中有一亩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莓墙、薜萝都是自然的元素,它们为这座小宅增添了一份生机。这里的“一亩宅”指的是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庇护所。 第二句“花竹分四时,野鸟鸣格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
【注释】 吴郡:即苏州。斋居:在书房中居住。苦无悰:没有欢乐。散屧(xiè):散步。芳圃:芳香的园子。花柳:指花草树木。度:经过。莓苔滋宿雨:指草木茂盛,雨水浸润。叠嶂:高耸的山峰。檐牙:屋檐如山崖之形。幽禽:幽静的鸟。哢:鸣叫声。池光:池塘上的日光。石吞吐:石头上水波荡漾。层城:层层叠叠的城墙。倏(shū)欢景已流:忽然间欢乐的景象已经消失。俄(ōu)思愁复聚:一会儿思考起来,忧愁又聚集了
【注释】 周遗直:即周必大,字子充,号文忠,晚更名必大。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右丞相、左丞相兼枢密使、少保等职。京城:指临安。苦雨:久雨不停。五首:《次韵周遗直京城苦雨五首》是南宋著名词人杨万里的作品。周遗直的五首诗作。浊醪梨枣亦易求,鸡鸣檐溜还交流。亲宾纵谈天下乐,藜杖谁肯过苏侯。 【译文】 酒肴虽难求,但有浊酒梨枣即可。鸡鸣声中,屋檐下流水潺潺,如琴瑟相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咏物诗往往借助某些事物以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所写事物的特征。这首诗是一首咏竹的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傍晚饮酒后,我依然沉醉不已,在水边漱洗;那香雾弥漫在疏棂之间。推开卷帘归来,只见月光如弦
这是一首五律,表达了诗人对徐叔咏居所的向往之情。 攀藤蹑石访幽客,意指诗人攀登藤蔓,穿越山石,去寻找那位隐居在深山中的朋友。这里的“攀藤”和“蹑石”都是形容诗人不畏艰难,深入探寻的意境。 茆屋参差松树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山居景象。茅草屋舍参差不齐,周围被参天的松树所环绕。这里的“茆屋”和“松树”都是描绘山居的自然景色,而“参差”则形容了这些茅屋的形状各异,富有层次感。 山童闻语不应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品读诗歌的内容与主旨,然后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结构层次,同时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本诗首联写诗人闲居无事而饮酒作乐;颔联写诗人开樽畅饮时,突然醉倒;颈联写诗人醉中狂言乱语,语无伦次;尾联写诗人醉后狂谈,不知千年之后,人们仍然看重他的真性情。此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率真性情
注释: 次韵周遗直京城苦雨五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京城的苦雨景象,表达了对诗人遭遇的同情。 古今浩浩多诗流,清辞丽句谁能高:自古以来,诗歌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然而能够写出清新脱俗、辞藻华丽的诗句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历饥寒少陵杜,义熙归去彭泽陶:大历年间,杜甫经历了饥饿和寒冷的困境;而在义熙年间,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些诗人的经历和他们的作品都值得后人学习和传颂。
半年京国囊无储,饭我豆粥羹寒蔬。 翻江黑雨弥两月,却忆溪翁留白鱼。 释义: 京城的粮食储备半年都耗尽了,只能吃些豆子熬的稀粥,蔬菜也是冷的。 连续两个月都在下雨,想起那位住在溪边的老人,他曾经留下过几条白鱼。 注释: 1. 半年京国囊无储:京城(指长安)的粮食储备已经半年都没有了。 2. 饭我豆粥羹寒蔬:给我煮点豆汤粥,加点蔬菜。 3. 翻江黑雨弥两月:连续两个月都在下雨。 4. 却忆溪翁留白鱼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春日山行 -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山林中行进的景象。 - 翻译: 春天的山中,太阳照耀下,我走过山北又山南,半山腰上,有酒友在小舍传杯共饮。 第二句 - 注释: “更”表示再次、重复。 - 翻译: 每次经过山南时,总能看到那半山上的小舍里传来欢声笑语,似乎有人在那里举杯畅饮,仿佛在庆祝什么重要的事情。 第三句 - 注释: “羌笛”指的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
何山白水田 何山:指何山的白水江,即今四川乐山。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远树接山低:远处的树木与群山相连。 杜宇啼:指杜鹃鸟叫声,古人认为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昨夜前村新雨过:昨晚前村经历了一场春雨。 桔槔闲在石桥西:桔槔是一种用来榨取橙子的木器,石桥西边有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何山白水江畔的自然景色,从近到远,从实到虚,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