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刍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苏东坡),是一首描写板屋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板屋:板屋是指用木板搭建而成的房屋。 2. 西戎板屋诗所录:这是说这首诗是记录了西戎地区板屋的情况。 3. 瓯闽万里同风俗:瓯和闽指的是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两个地区相隔万里,但在风俗习惯上却非常相似。 4. 风吟日暴雨所沐:风吹雨打,这些自然条件使得板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5. 巧匠引绳如解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题为《虾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虾蟆:一种两栖动物,形似蜥蜴而略大,无尾,有四肢,皮肤有斑点。 2. 含血:指有生命。 3. 但瞠:只能瞪眼,形容其目光呆滞。 4. 皤(pó):黑色。 5. 龙变:比喻事物的变化。 6. 三足蟾:一种青蛙,有三只脚。 7. 六眸龟:即乌龟,有六个眼睛。 8. 奏赝瑞:献上虚假吉祥的东西。 9.
【注释】眼中人物:指眼前的仕宦生涯。肺病:指诗人自己患了肺病。京华:京都。故倦游:久已倦于宦游。 【赏析】“眼底”两句是说,如今眼前所见到的人和事已经尽数看遍,心中厌倦仕途的奔波,不想再去京城(长安)。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因患病而引起的心情苦闷
诗句:吾庐逼沮洳,蛙蛤宗生之。 译文:我的住所靠近沼泽,青蛙和蛤蜊是这里的主食。 注释:沮洳 - 沼泽地带,形容环境湿润、泥泞。 赏析: 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尊重。诗中“蛙蛤宗生之”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和谐共生关系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从诗歌的题材主题、主要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语言特色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内容概括出诗歌所传达的主旨。 “晖晖丽日旆悠悠”意思是:灿烂的阳光下旌旗飘飘随风飘荡。这一句写游寺所见之景。“晖晖丽日”,是说太阳高照,光辉照耀,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旆”即旌旗,这里指旗帜。“悠悠”
【解析】 本诗首联“蒌蒿”是地名,指长江口的吴淞江一带,“短短”是形容蒌蒿的矮小,“荻芽肥”是形容春末夏初,荻笋长势旺盛。颔联“河豚欲上时”,即农历五月,此时正是产卵期。颈联“甘美远胜西子乳”,“西施乳”是比喻河豚的鱼子酱,“甘美”和上句中的“河豚”相呼应。最后两句“吴王当日未曾知”,即吴王孙恩没有吃到过这种美味。 【答案】 注释: ①蒌蒿 :一种植物,嫩茎叶可食。 ②短短:短小。 ③河豚欲上时
【注释】崇台:高山,这里指高高的山。岘台:在今湖北襄阳市西北,因晋代名将王粲曾登此台观眺而闻名。崇台面空阔,远眺真高明:形容山势高大,站在山顶上可以眺望远方的景物。一水来朝宗,湾环抱荒城:一条河流从山上流下来,环绕着荒废了的城池。连山颇偃蹇,却略倚翠屏:连绵的山峰挺拔而曲折,稍微靠着绿色的屏风。缅怀青溪上,兴与岘山并:回想曾经游览过的青溪上,和岘山一样值得赞美。客从豫章来,及此春服成
【注释】 次陈州:即陈留,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一水萦回:一条河流环绕着。橐驼项:骆驼的脖子。百丈遥牵如簸掌:百丈远的地方,像簸箕一样张开手就能摸到。鸬鹚捕鱼没复出:鸬鹚捕鱼,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又飞回来。鹭鸶行沙俯还仰:鹭鸶在沙滩上行走,低头向前,抬头向上。白云思我白头亲:白云思念我就像亲人一样亲密。双足未到心先往:我的双脚还没有到达,我的心就已经开始想念了。黄昏系缆危台边:黄昏时分
注释: 庐山紫霄峰有禹刻石室, 观察那块石头,可以看见落星石, 看那杯形的湖泊,可以观看彭蠡湖。 荒哉秦汉君,抗旌上崎岖, 荒废的秦汉君主们,高扬的旗帜在崎岖的山路上飘扬。 永怀太史公,九江观禹摹, 永远怀念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九江观赏大禹的画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紫霄峰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观察石头、观察湖泊等细节,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
荔枝 - 仙果:神话传说中的神果。 - 移从:由远方带来。 - 海上山:指南方的海岛,即交趾。 - 露华:早晨的露水。 - 夜鹤分丹:传说中仙鹤能食丹药,此处比喻荔枝肉。 - 光射腰:形容荔枝肉色泽红亮,犹如腰际的玉佩。 - 腰金陵宝印:指荔枝肉形状如古代的印章。 - 影回殿砌拂猗兰:荔枝肉切片后,其影子映照在宫殿的台阶上,仿佛在轻拂猗兰花。 - 朱砂芒刺羞红颗:形容荔枝果皮上的红色小粒状突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