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刍
金陵作 沙觜弯环转舵牙,一衣带水绕城斜。 飞廉解使冯夷怒,渡口风吹荞麦花。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历史上一直是文化与政治的中心。诗中描绘了这座城市从辉煌到衰败的转变,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首句“沙觜弯环转舵牙”形容江边景色,沙嘴弯曲如环,水流带动着江面的舵牙转动,展现了金陵水陆交通的繁忙景象。“一衣带水绕城斜”则表达了长江对南京城的环绕之势,以及其带来的历史沧桑感。 “飞廉解使冯夷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 “子墨客卿妙一世”:子墨,指王羲之;客卿,即王献之;王献之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妙:高超、出色。世:这里指世人。 (2) “怀玉山中五大夫”:怀玉山中,指王献之隐居的山中,山上有玉泉井,泉水清澈如玉。五大夫,指王献之曾任过五品官,这里用典指他的才能和地位。 (3) “峨眉老仙与推毂,谷量牛马斗量珠”:峨眉,指王献之的故乡——四川峨眉县;推毂
【注释】 芍药:芍药花,即牡丹花。 蚕老桑柔戴胜鸣:桑叶已老,蚕已老,戴胜(蚕的幼虫)在叫唤。 翻阶芍药占春荣:翻过台阶的芍药已经占据了春天的美景。 牵风孙寿愁眉破,带雨骊姬泪眼横:牵风,比喻春风拂动了她的头发;孙寿,是东汉和帝皇后,因被废黜而忧愁到愁眉不展;骊姬,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因嫉妒太子申生,用美酒灌杀他,导致晋国发生内乱。《史记·赵世家》记载,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魏国
诗句如下: 沙白澄江江上山,带青百里染层峦。 欲寻丘壑何当往,拟挂尘冠不复弹。 接下来是诗意: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他站在江边,看到了清澈的江水和江上的山峦。那些山峦被青绿色覆盖,仿佛百里之外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颜色。他心中涌起一股想要去探寻那些未知的山川的欲望,但是又因为尘世的纷扰而决定不再弹琴弹奏。这里的"丘壑"指的是大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
【注释】 又陪陈使君游东禅寺 其二:在这首诗中,“又”表示诗人不止一次地陪同陈使君游览东禅寺。“又”字表明这是诗人多次与陈使君游览东禅寺的第二首诗。“陈使君”是指陈州刺史。“游东禅寺”指游览东禅寺。 城里芳菲尽破除,更携宾从出东郛。 城里的芳香已经荡然无存,只好带着宾客出城去游玩。 桃凭苦雨收红糁,李借风光耀雪珠。 桃花依靠着雨水收回了它的嫣红,梨花借助着春风炫耀着自己的晶莹。 碧水横堤春澹沲
石耳峰 朝踏红尘暮宿云,往来车马漫纷纷。 猴溪桥下潺湲水,惟有峰头石耳闻。 注释 1. 朝踏红尘暮宿云: 描述了早晨踏入红尘(指繁忙的都市生活),晚上则在云雾中休息的情景。 2. 往来车马漫纷纷: 描述了道路上来往的车马络绎不绝,形容城市的繁忙景象。 3. 猴溪桥下潺湲水: 指的是位于山间溪流旁的小桥,潺湲水声表明了环境的宁静与清新。 4. 惟有峰头石耳闻:
注释:大孤山下两只牛在叫,女儿浦口一杆苇横。已经隔着云烟看到五老峰,仍能梦见三峡的雷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以雄浑的笔墨勾勒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以及超拔旷放的胸襟。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气势宏大,富有音乐美和画面美,充分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
注释: 1. 香城高绝剩春寒:香城,即香山,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赏的地方。高绝,形容香城的景色高峻而清幽。剩余的春寒,指春天的气息在寒冷中残留。2. 桃李青青一破颜: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这两种花在春天盛开,颜色鲜艳。青青,形容它们的颜色鲜亮。一破颜,形容桃花和李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仿佛是春天的笑容。3. 俗子车尘随水远:俗子,泛指普通人或庸俗的人。车尘,指车轮扬起的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范围是“理解中外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时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此题属于诗歌内容赏析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五里来寻祇树园,寒蝉嘒嘒叶纷纷”,写诗人从山下的村口出发,沿着山间的小路,一步一步地攀上东山寺,一路上只见树木葱茏,绿荫浓密。“寒蝉嘒嘒”是写景的句子,用声音描绘出蝉在树上的叫声,声音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东禅寺的风景和诗人的感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野迥亭高眼倍明,悠悠芳草古今情。 - 译文:在野远亭高高的亭台上,我的眼睛看得更加清楚,那悠扬的芳草似乎有着悠久的过去和现在的情感。 - 注释:野迥亭(指一个高高的亭台),眼(眼睛),倍明(更加清楚地) 2. 酒兼贤圣醒还醉,风有雌雄雨复晴。 - 译文:喝酒时可以感受到古代圣贤的喜悦和悲伤,风中有雄雌之分,雨后又有晴天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