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注释】: 前修零落典刑空:指前代的贤人已经去世,他们的法度、典章已不复存在。典刑,典章制度。 堆笔须君振古风:您用笔墨来振兴古代的风气。堆笔,堆砌文字。须,要。振古风,振兴古人的风范。 敢意严诗编杜集:我不敢自认为能够编写杜甫诗集。杜集,指杜甫的诗集《杜工部集》。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但希颜咏黜山公:只是希望你的诗能胜过山涛(字伟明
【诗句】 吾生汩汩何所就,只送流光添鬓丝。 起寻诸老已半鬼,回首十年无百诗。 刻意文章终害道,无心世路任多岐。 便须擘画三千岁,不住青城即武夷。 【译文】 我的一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只留下白发增添的岁月。 寻找过去的老朋友们,发现他们大多已经离世,回顾过去的十年里,我几乎没有写多少诗。 努力追求文章的形式和技巧,最终却有害于道义。 对于世俗的道路,我不再追求,任凭自己随意选择。
【注释】 山间:山间读书。壬午、戊子:《宋史》卷三六四载,绍兴二十四年(1154),王仲退知潭州,时年五十岁,与陆游书云:“君之来日,不惟自为一家,亦当使二君得从君学。”己丑:绍兴二十五年(1155),王仲退卒于任。余:我。连年忧患:连年战乱不安。回首:回望,回想。九寒暑:九年。念此乐不可复得:想至此乐趣不可再现。慨然:感慨的样子。作:创作;题写。字寄仲退:写信给王仲退,托他回来。觊其蚤赋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把握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细致阅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还应联系诗人创作背景及其诗歌的总体风格。 “秋入郊原四望空”,首句写眼前景,描绘了深秋季节田野空旷寂寥的景象,为下句写自己与芳洲先生相聚做了铺垫。“石梁老树立西风”,“石梁”
注释: 自省:自我反省。 闭阁焚香一欠伸,晴窗如镜暖如春。 平生自有会心处,后世岂无知我人。 漫注虫鱼消白日,莫缘蛮触丧天真。 客来指点墙东柏,雪压风欺色转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自省后写下的,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第一句“闭阁焚香一欠伸”,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室内焚香的场景,他闭上眼睛,伸了一个懒腰,仿佛在寻找内心的宁静。 第二句“晴窗如镜暖如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提示找到相应的诗句。本题要求学生在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一些生僻字、通假字的用法。比如“寒泉”、“亹亹”等词语的意思。译文:陶渊明常常得法外之意,张旭(即张颠)独自领悟书中之神。口耳之间不到那妙处,言动之间不可拟其真。泠泠清泉出空谷,幽鸟鸣唱迎阳春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好友仲退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第一句“虚堂宴坐万缘空,疏竹泠泠度晚风”。这里,“虚堂”指的是空旷的庭院,“宴坐”是指在这里坐着休息、享受闲暇时光。而“万缘空”则表示所有的纷扰都消失了,只剩下了内心的喜悦和安宁。接着,“疏竹泠泠度晚风”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竹子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了悦耳的声音。这里的“泠泠”形容竹叶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一种音乐
【注释】 坎止流行信此身:坎为水,止为山,流行为地,信即信守。此身指自己。 只凭诗酒过残春:只靠喝酒和吟诗来打发残春。 地偏自觉日成趣:地方偏僻,觉得每天很自在愉快。 道在何妨岁食贫:道义重要,可以不计较一年到头吃素。 且养金丹娱晚境:暂且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难将白发事时人:难以让年老的人为自己操心。 但馀未了名山债:还有未了的心愿,是还名山之债。 竹杖芒鞋入梦频:梦中常常骑着竹杖芒鞋进入仙境。
【注释】 隐隐:隐约;滃(wēng)绿雾: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盈盈:指玉质晶莹,光彩照人。积玉尘:比喻晶莹如玉的花朵;浓香:香气浓烈;妙质:美好的质地;不争春:不与其他花卉争艳;园林:这里泛指园林中的花木。先生:指作者自己;素:素色,白色;澹(dàn)相亲:淡泊而相亲。 【译文】 隐约可见烟雾缭绕,晶莹如玉的鲜花满地都是。浓郁的花香使客人醉倒,花的美好质地并不与春天争夺。已是傍晚时分
壁侍者来访作此赠之 俗论卑卑不足闻,相从松下慰离群。 喜师一吸西江水,许我平分华岳云。 更向锋前来妙悟,莫于纸上泥陈文。 纯阳石薜黄龙老,肥瘦何曾彼此分。 注释:这首诗是王维在墙壁上的一幅画的题诗。他通过描绘画面中的人物和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赞美之情。 译文:世俗的议论都是微不足道,不能听闻。我们相聚在松树之下,相互慰藉,不再感到孤单。我喜欢你吸入西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