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蟠
【注释】 江阴:地名,今属江苏。即事:眼前所见之事。 【译文】 海上帆来何处客, 烟中狗吠几户人家。 云寒雁影翻红霞, 水落鸥群占白沙。 【赏析】 《江阴即事》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绝小诗。此诗描写了一幅江边渔民在冬日捕鱼归来的生动画面。首句写远航归来的海舶,次句写渔舍中的犬吠之声和炊烟,末句写江边鸥鸟栖息之景。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丽幽雅,耐人寻味
诗词名句“众乐园”的诗句翻译:昨日折花者,又随蜂蝶来。思量妨底事,红蕊续还开。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昨日折花者,又随蜂蝶来。”这句诗描绘了昨日有人折下花朵的情景,同时伴随着蜜蜂和蝴蝶跟随而来。这里的“又”字表达了一种重复或连续性的动作,而“随”则描绘了这些生物的自然行为,即它们总是跟随那些能吸引它们的对象。 - 译文:昨日有人折花,随后有蜜蜂和蝴蝶追随而至。 - 关键词解释: 1.
【注释】 1. 客儿:指谢灵运。2. 兴:兴致,兴趣。3. 风流谢客儿:形容谢灵运的风采与才华。4. 春山:春天的山林。5. 花又发:指花开又茂盛。6. 屐来时:谢灵运登山时穿木屐的足迹。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诗人游览山林景色的诗作。首句“昔日林间兴”,即往日在林中游玩时的兴致;第二句“风流谢客儿”则是说,谢灵运有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气质;第三句“春山花又发”,描绘出春日山林中万物复苏的景象
醉眠亭 江花可醉草堪眠,细想人间底处便。 客散樽空欲归去,此身还被月留连。 注释:江边的花儿可以让我醉倒,草地可以让我沉睡,仔细想想人间到底何处是归宿?客人都走散了,我端起杯子却空空地想要回去,但是这身子却被月亮留在了这里。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醉酒后躺在亭子里,思考人生的诗句。首句“江花可醉草堪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句“细想人间底处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醉眠亭”即《醉眠亭》诗,此诗写诗人因不能像友人那样长醉高亭而感到羡慕。首句写诗人在江上漫游,未能如愿,次句写诗人羡慕友人长醉高亭。第三句写鹤唳惊破残梦,第四句说只有凉风吹醒沉醉。 【答案】 示例:江上我游,未能如君长醉;羡君高卧,亭中鹤唳惊梦。不闻鹤声惊梦断,唯见清风入酒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形象描写、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关注注释中的一些提示性信息。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所见,白云岭下,山中白云缭绕,随风东飘西荡。第三句写诗人的感受,住在此间,心境悠然,心无杂念。第四句写诗人的想象,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生活,自然可以忘却世间的烦恼。 “白云出山去,摇曳或西东。”这是一幅动态的图画
【注释】 海月堂:指水月观音殿。杳杳:幽深深远。璧:美玉,这里指月亮。亭亭:高耸的样子。渊:深渊。落潮流不去:指月光的皎洁和清冷。还向定中圆:指月光始终不渝地照在人们心中。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诗,写水月观音像。 第一句“杳杳璧沉水”,是说那宝月般的明月,在夜空中静静地沉入水中,好像被淹没了似的。“杳杳”二字,形容明月沉没之速,也表现诗人对水月观音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亭亭珠在渊”
后永嘉百咏放生池 悠然已更乐,知是鼎中馀。 有海尚可往,慎毋重见渔。 注释:已经悠闲地享受着快乐,知道那曾经鼎中烹煮的美食就是它们了。还有大海可以前往,但千万不要再被捕捉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动物生命的关爱与同情之情。在诗中,作者通过描述动物被放生的情景,表达了对动物生命尊重和保护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注和思考
注释: 出门时太阳已经落下,船行在小路上似乎很长。 幸好有风吹送,荷花十里飘散着香气。 赏析:《后永嘉百咏南塘》是唐代李郢的诗作。此诗描写了诗人乘船过南塘时的情景。首句写日落时分离开家门;二句写舟行途中,觉得路长;三句写风助航程,使荷花十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清丽
【注释】 红云阁:指亭台楼阁。重重:层层叠叠。风日透:春风和阳光穿透。花气:花香。满池塘:充满整个池塘。谁把红云比:谁能把美丽的红云与这里的荷花相比?红云无此香:红云没有这种香气。 【赏析】 “红云”是荷花的别名。本词通过描写红云阁中的景色,赞美了荷花的高雅之美。 上片起二句写景。第一句“重重风日透”,描绘的是红云阁下,春风吹过,阳光照射进来的景象。第二句“花气满池塘”,则是写红云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