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逢
【注释】 1. 子规:指杜鹃,又名杜宇。 2. 莺声日沸笙歌奏:莺声如泉水般鸣叫,笙歌奏出欢快的乐曲。 3. 富贵春光别一家:富贵春光,即春光明媚,景色优美;别一家,即与众不同,这里指别具一格。 4. 惟有不如归去好:惟有,表示只有;不如归去,意为不如回去的好;好,指美好。 5. 夜深和月在梨花:夜深,即深夜;和月,即和煦的月光;在梨花,意为在梨花树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作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蔬羹相对泼油葱” - “蔬羹”指的是简单的素食。 - “对”表示并列,即同时存在。 - “泼油葱”形容菜肴的简单和清淡,可能是指蔬菜汤或者类似的清淡食物。 - 译文: 在简朴的素食面前,菜肴像洒了油葱花一样清新。 2. “无事依僧万虑空” - “无事”意味着没有烦恼或杂事。 - “依僧”指的是依靠僧人或修行者的指导。 - “万虑空”表示所有忧虑都消失了。 - 译文:
注释与赏析: 秋 千林摇落窍号风,怒激秋涛气势雄。 远水兼天拖练白,晓风委地染丹红。 译文: 秋天来临,树叶纷纷落下,树林中的小缝隙中吹来阵阵秋风,那声音如同号角一般激昂。远处的水波浩渺无际,仿佛连天际都被其拖住;早晨的微风轻轻拂过大地,使得红色的花朵在地面上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出发,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 首句“千林摇落窍号风
注释: 1. 强学刘叉赋雪车:指诗人在炎热的夏天,强忍着酷暑,学习刘叉的《赋雪车》这篇作品。赋雪车是一篇描写雪景的散文,以雪为喻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更陪河朔饮流霞:指诗人在炎热的夏季,也与朋友们一起在河边饮酒,享受清凉的饮料。河朔是指古代黄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泛指朋友。 3. 漱泉枕石闲终日:指诗人每天在泉水旁漱口,躺在石头上休息,度过一整天的时光。漱泉指的是漱口的动作
和读史 作史先须正论持,是非便把圣经稽。 兄诛直笔周公弟,母出声言孔伋妻。 恶戒欺君书指鹿,报嘉食客载鸣鸡。 至今左右严官守,谁复将桐戏剪圭。 译文 撰写历史首先要有正直的论述,分辨是非就要参照经典文献。 父亲以直笔诛杀了不义之人如周公,母亲在言语中赞扬了像孔伋这样的贤人妻子。 邪恶之人因欺骗君王被书中记载,而那些有德行的人却得到食客们的赞誉。 直到今天仍有严格的官员守卫着国家
和别馆即事 溪摇日色远生光,飞絮随风上下狂。 缬间群花连野发,锦添稚笋满林香。 斜阳落尽千山晚,带月归来一苇航。 老矣追欢非我事,效颦子美访黄娘。 注释:溪水轻轻摇曳,日光显得遥远却更加明亮,如同在水面上跳动的光点。飞舞的柳絮随着风儿上下翻腾,犹如在天空中舞蹈。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在田野上,如同繁星般璀璨;嫩绿的竹笋充满生机,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夕阳西下,余晖映红了千山,夜色降临,月光洒满大地
【解析】 “孤忠烈日与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诗人通过描写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掩卷长吁悲往事”: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怀念往昔英雄。“挑灯痛饮坐寒窗”:诗人以酒浇愁,寄托自己的哀思。“始终与国当同戚,愤抑沉身亦近狂”:诗人感慨自己虽然不能为国家效力,但仍然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狼跋等诗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长”:诗人认为《离骚》中的一些诗歌可以重新审视
【注解】 入夜声不绝:入夜,指晚上。声不绝,声音没有断掉。 朝来还迹灭:早晨,痕迹消失。迹,这里指蚊子飞行时留下的痕迹。 身絮巧粘肤:身体细如丝缕,善于粘附在人的皮肤上。 觜针微点铁:嘴像针一般锋利,可以轻易地刺破铁片。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蚊子的。蚊子虽然很小,却非常可恶,它们吸血,骚扰人们休息,因此古人常将蚊称为“青蝇”,而用“苍蝇”来比喻其害处。此诗即以“和苦蚊”为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图,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回合江流作梦环 - 描述江水流回转曲折如梦境般的美丽景象。 谁将杰阁幻人寰 - 疑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建筑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身腾寒碧临无池 - 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如同凌空飞翔一般,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目断空青送远山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一带江流接太虚”:描绘了江水与天相接的景象,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广阔。 2. “危楼特地幻荒芜”:形容高楼显得格外荒凉,仿佛是幻境中的事物。 3. “移来瀛丈三山胜”:指将远方的三山美景移至眼前,使之变得生动而有趣。 4. “画出潇湘八景图”:用画笔描绘出潇湘地区的八种著名风景,展现了诗人的绘画天赋。 5. “何处归帆随倦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