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公升
燕城读史 其十四 李生平生嘻佛法,厕筹拭面邦计空。 那知铁马浮江日,却是神僧建塔功。 注释: - 李生平生嘻佛法:李生平生都信奉佛教。 - 厕筹拭面邦计空:用粪便当筹计算国家财政,却认为国库空虚。 - 那知铁马浮江日:没想到当年铁马渡过长江的英勇事迹。 - 却是神僧建塔功:却知道是神僧建造了这座佛塔的功劳。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诗句如下: 申屠蹶张一健卒,欲斩嬖幸尊朝廷。 如何董贤小竖子,迨退宰辅如优伶。 注释如下: - 申屠蹶(jué)张:指申屠刚,字蹶张,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 - 健卒:勇猛的士兵或战士。 - 嬖幸(bì xìn):指受宠爱的人,尤指皇帝宠幸的宦官。 - 董贤(dǒng xián):西汉时期的大臣,因得宠于汉成帝而闻名。 - 小竖子:对年轻人的贬义称呼,含有轻视之意。 - 优伶
燕城读史 其十 隋唐晋汉本胡种,自入中国皆衣冠。 不知耶律称皇帝,何似文皇号可汗。 注释: - 隋唐:唐朝和宋朝的朝代名称。 - 晋汉: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即晋国和汉朝。 - 胡种: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这里是以胡人的身份进入中原。 - 自入中国:指的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 - 皆衣冠:都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身着中华的服饰。 - 不知耶律:耶律是契丹族的一个部落首领,这里指他称帝。 -
燕城,即燕京;亚子,元代人耶律楚材的字;国用,国家的收入。 亚子十指得天下,尽取国用供至尊: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位时,曾请耶律楚材出山为相,他提出“任人惟贤”“贵贱不二”的主张,使元朝的治理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朝颠沛罂子谷,费尽软语谁知恩: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而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最后只好让耶律楚材出面,以“易姓”为条件,才得以成功。 赏析:
诗句释义: 1. 燕城读史:在燕城阅读历史的书卷。 2. 其八:这是第八句诗或诗的一部分。 3. 晋武深鉴前代失:指晋武帝(司马炎)深刻地反思前代的失误。 4. 诸王竞握兵马雄:许多诸侯王都手握重兵,显得雄壮。 5. 何须更待东门啸:为什么还要等到东门的鸣叫(象征起义)? 6. 始叹铜驼荆棘中:开始感叹铜驼在荆棘之中。 译文: 在燕城的书房里翻阅着历史的书籍,深深地反思前代帝王的过失
燕城读史 其十一 唐德宗急治相鬼质,间架算尽琼林开。 释义:唐德宗急于整治宰相,耗尽国库也难以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燕城读史》中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唐德宗急于整治宰相,以及国家间的争斗和战争,展现了唐朝时期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矛盾。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燕城读史 其九 石虎父子恃兵刀,卜世谓与天地期。 那知喋血宫庭者,尽是怀中抱弄儿。 注释: - 石虎:西晋时期著名军事统帅,后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儿子。石勒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但后来因为权力斗争失败被杀。 - 兵刀:指武器和兵器,这里指的是石虎的权势和武力。 - 卜世:预测未来,这里是说石虎父子认为自己的统治将延续很长时间。 - 那知:怎知,谁知。 - 喋血:流血,这里指的是战争和争斗。
燕城读史 其三 始皇渡江项籍笑,魏朝失政高欢讥。 奸雄觇国自有在,岂必儒者能知几。 罗公升的《燕城读史》其三,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性格。首句“始皇渡江项籍笑”,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渡江至长江以北,而项羽对此感到嘲笑的情景。项羽自恃英勇,看不起秦始皇的强大,认为他无法征服自己。这里通过对比两人的地位和形象,表达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注释】 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手创万世业:指太宗建立大唐基业,开创了辉煌的历史。孝文:指孝文帝刘恒。田家眼孔小:指孝文帝节俭。露台欲作悭百金:指孝文帝在修建露台时,想节约开支,只花了百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咏颂唐太宗李世民、孝文帝刘恒之政绩,抒发对国家兴亡盛衰的议论。首句“燕城读史”点明题旨,指出要读的是历史;次句“其四”表明这是第四个方面的内容。全诗共四句
燕城读史 其五 辽佐遣戍函谷举,平怀构兵江都亡。 秦隋失道自速死,可是东海真不祥。 注释译文: 辽朝辅佐派遣戍守函谷关的军队,平定后因心怀不满而引发战争,导致灭亡于扬州。秦始皇和隋炀帝因失去正确的道路而自取灭亡,然而东海的动荡却带来了不祥的后果。 赏析: 这首诗以辽、秦、隋三个历史朝代为背景,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辽朝虽然有辅助之功,但最终因内部问题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