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益
【注释】 宝山:指佛教中的灵山。 一片玉:指佛性,即人的本性。 千峰云脱帽:指佛的法身如山峰,无一不是莲花。 九莲峰畔无处藏:指佛法无边,无所不在。 兜率宫中卒难讨:兜率天是佛教所说的欲界六天的第四层,也是最高的一层。“卒难讨”意为很难找到,比喻佛法深奥,难以领悟。 归来打鼓普请看:回到人间后,向人们展示佛法。 盘走珠兮珠走盘:意思是佛法如珠子在盘子里滚动,不断变换,使人目不暇接。 【赏析】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逐句释义 1. 进以礼,退以礼:表示进退都要有礼貌,遵守礼节。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当的礼仪和尊重。 2. 录得语一篇,不在纸衣里: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记录或笔记,但并不包含在某种特定的“纸衣”中。这暗示了信息或知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保存,而不是仅仅依赖物理介质。 3. 所以智藏被马师涂糊,克宾遭兴化钝置
常光现前,壁立万仞。 常光,光明,佛教语,即佛性。 者里一划划断,别有一条捷径。 者里,这里指井,这里特指下井。 明眼人,能见本质的人。 因甚落井,为什么掉进井里了。 赏析: 《偈颂七十六首》是一首佛教诗作,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图画,展现了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明心见性,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其中“常光现前,壁立万仞”描述了一种光明照耀大地、高耸入云的景象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五十一 六阴既穷,群魔自殄。 - 这是一首佛教偈语,意思是“六道轮回中的阴邪已尽,群邪自然消亡”。 一阳来复,吾道大亨。 - 这是指阳气开始回升,表示佛法的弘扬和发展。 拄杖竖,十方世界一时竖。 - 这句话意味着修行者手持禅杖站立时,整个世间都充满了佛法的氛围。 拄杖横,十方世界一时横。 - 同样地,当修行者将禅杖放下时,整个世界都被佛法所笼罩
【解析】 “觉性海中,圆无不融”:在觉悟的本性之海里,一切都是圆融无碍的。 “闻时富贵,见后贫穷”:听到富贵时,就会认为富贵是永恒的;看到贫穷时,就会认为贫穷是永恒的。 “穷则变,变则通”:穷困的时候,就要有所改变;改变后,就能得到通达。 “草鞋狞似虎,拄杖活如龙”:用草鞋走路像凶猛的老虎,用拄杖行走就像一条活泼的龙。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修行者悟到了本性的圆满与圆融,二
【注释】 偈颂:佛语。即佛门中说经说法之词。偈,梵语的音译,意为“赞”或“颂”。偈颂是佛教徒念诵、讽诵的一种文体,用韵文来表达佛理,以弘扬佛教。偈颂七十六首是宋代禅宗五祖弘忍为弟子们所编撰的一套偈颂集。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偈颂的形式,让弟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是句亦刬,非句亦刬。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什么句子,只要是符合佛法的,就都要被清除掉;反之,则要保持原样,不能有任何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 “古佛心”,即佛教中说的“如来佛心”。佛心,是慈悲的,无分别心的;“古”是久远的意思,“即”是“就是”的意思;“今”,现在;“于”是“对于”;“春风浩浩”“春雨霖霖”,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讲的是伯牙弹琴时
【注释】 秋江清:秋天的江水清澈。秋月白:秋天的月亮皎洁明亮。登高双眼空:登上高处,只见一片空荡荡的景色。乾坤窄:天地狭小。只手未曾举:只有一只手伸出来。黄菊已盈握:满手都是黄色的菊花。好彩从来奔龊家:好运气从来都降临到我的家中。随分一盏茱萸茶:随便喝上一杯茱萸茶。 赏析: 这是一首赏菊诗,诗人在秋江之畔登高望远,只见空旷的天地间,一丛丛的黄菊盛开,香气弥漫。他不禁感叹自己的好运
【注释】 东司头:即“司头”,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粪坑上:粪便的坑里。臭气薰天,如何近傍:粪坑的气味多么难闻,怎么能靠近呢?一屙便了底:撒尿时把屎尿拉完了,也拉干净了。痛与一锥:用锥子刺他一下。的的:形容人疼痛的样子。卓卓底:形容非常突出的样子。三十拄杖:指拄着一根三十斤重的杖。 【译文】 粪便的坑里气味难闻,怎么能够靠近呢? 撒尿时把屎尿拉完了也拉干净,痛苦的样子就像被锥子刺一样。
【注释】偈颂七十六首:这是一首偈颂。 其一:这是第一首偈颂。 其三十九:这是第39首偈颂。 一夏九十日:整个夏天有90天,即一年。 半月:指农历每月的中旬,这里泛指半个月。 已过了:已经过了。 有问蜡人冰:有人问你,你像那蜡塑的人一样,能保持寒冷吗? 鼻孔仍依旧:你的鼻孔还是像原来那样大。 我手何似佛手:我的手和那佛像的手有什么区别呢? 【赏析】此诗是一首偈颂。诗人在夏季的炎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