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益
这首诗出自《法华经偈》,是唐代诗僧玄奘翻译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称《妙法莲华经》。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 法身充塞太虚空,出没何曾有定踪。 独许波旬知此意,半偷欢喜半搥胸。 注释: 1. 法身充塞太虚空:这里的“法身”指的是佛陀或菩萨的本性或本质。在佛教中,法身是超越世俗的、永恒不变的,它存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之中,就像虚空充满宇宙一样。 2. 出没何曾有定踪
【注释】 时节:时间。即,就。井井:井然有序。秧(yāng)浮绿:指稻田里秧苗长出嫩绿的叶子。弄黄:形容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半窗山月白:指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形成半窗的白色。一枕竹风凉:指睡在竹席上,被竹叶发出的风吹拂而感到凉爽。邓八郎:指唐代的诗人、文学家邓处庶。他曾任“邓州”刺史,因与杜甫交好而闻名于世,时人称他为“邓八郎”。这里借指邓氏兄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丰收年景的赞颂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诵读时所用的韵文,类似佛歌。七十六首:指唐代高僧惠然所作的七十六首偈颂。其三十四:此诗选自《全唐新编大藏经》中的“慧然卷”中的“偈颂七十六首”之三十四。冬前冬后,沙飞石走,意谓冬天来临前后,飞沙走石。时节到来,不容袖手,意谓季节到了,不能袖手旁观。兴化:即扬州,当时是江南的一个州。应个时候,一九二九:意谓应当在适当的时间行动。一九二九,指冬季
【译文】 般若的锋芒,金刚的烈焰。直面当机,难以辨识。春风突然而至,落花飘零如片片花瓣。 【注释】 偈颂:即佛教经文诵读中的唱词,用以表达对佛理的理解或赞美。 七十六首:指《金刚经》的一部分经文,共76篇。 其三十六:指的是第36篇经文。 般若锋:般若,即智慧,锋,锐利的意思,形容智慧的锋利无比。 金刚焰:金刚,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坚固和不可摧毁。焰,火焰,形容炽热的光芒。 觌面当机
注释: 1. 心如虚空不可量,圣君寿量亦如是。 - “心如虚空”比喻心态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无法计量。 - “圣君寿量亦如是”则是指圣明的君主寿命也应如此无边无际,无法衡量。 2. 将如是法报皇恩,天上人间更无比。 - “将如是法”指的是遵循这种无边无际的心态或道理去实践。 - “报皇恩”则是报答皇恩,即通过这种方式来报答皇帝给予的恩惠和荣耀。 -
【释义】: 玄沙不走出山岭,拄杖生根不用剪,保住寿命不渡河,钵盂无柄不用安。 【注释】: 玄沙:指佛家修行中的悟者。 出:走出。 拄(zhǔ)杖(zhàng):拄着的拐杖。 保寿:保持寿命。 保寿不渡河:指在修行中,要心无杂念,不与世俗为伍,才能长寿。 钵盂:佛教僧尼所用的容器,用来盛饭食等物。 不须:不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慧能所作的一首偈颂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注释】 一日:一天。 复一日:一天又一天。 一秋:一个秋天。 屈指数:用手指算数。 屈指:伸出手指算数。 又从头:再一次。 乌飞兔走:形容时间飞快地流逝。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一日复一日,一秋复一秋。”这是第一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一天又一天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得路塞路,过桥断桥。 - “得路”意味着得到了通往目标的道路或方法。“塞路”和“断桥”则表示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或困难。 2. 不拘两岸,不滞中流。 - “不拘两岸”指的是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坚持前行,不受外界干扰。“中流”通常指河流的中心地带,比喻事情的关键阶段或关键时刻。 3. 直饶你会得步行骑水牛,我更问你,空手因甚把锄头。 -
注释: -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十五:偈颂,又称佛曲、佛诗,是佛教徒念诵时伴随的韵文。偈颂的内容通常与佛经有关,形式多为五言四句或七言八句,以韵律和谐为美。此诗为其中之三十五,表达了一种禅理和哲理。 - 十声槌下定纲宗:指用槌子敲击,以确定事物的中心和重点。 - 送去迎来事一同:形容事情的进展,就像送走又迎来一样,没有停滞。 - 竖百横千有通变:形容事物的变化多端。 - 笊篱无柄舀春风
注释: 1. 忆昔玉几时:回忆过去,我们共同使用过的玉制手把椅子。 2. 分赃不合火:分赃不公,就像火上加火。 3. 今日蓦相逢:今天突然再次相遇。 4. 依然众恁么:仍然如此,大家都这样。 5. 不恁么:如果不这样,睦州担板,云门脚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回忆起与众人一起使用过的玉几(手把椅子),但那时的分配是不公正的,就像火上加火一样。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