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节
张师哲求袜样 赠送给子倚松真袜样,无需裁剪也无需增。 青山自会有白云衬托,别在红尘中随意行走。 注释:师哲:对友人的称呼,这里指张师哲。袜子:代指鞋子。倚松真袜样:指鞋子的样式像青山一样自然、优雅。不裁不减不增:指鞋面和鞋底不需要裁剪、增减。白云衬:比喻鞋子与脚部的贴合自然、舒适。莫向红尘取次行:不要随意在尘世中行走。红尘:尘世,世俗生活。取次行:随意行动。赏析:这是一首赠予友人张师哲的诗
送璞和尚出应双泉之命 汉东诸国随为大,兄出何妨应有缘。 想见梁家庵畔景,白云流水旧风烟。 注释: - 汉东诸国:指汉水以东的各国。随为大:任其发展壮大。兄出何妨:哥哥外出有何妨碍。应有缘:应当有缘分。 - 梁家庵:即梁王寺,位于双泉寺附近。想见:想象。梁家庵畔景:想象着梁家庵旁的风景。 - 白云流水:形容山水风光优美,如诗如画。旧风烟:旧时的气息或风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和曾伯容梅诗二首 其二 欲开不开香满枝,小池枝映碧琉璃。 岭头功德真相似,不点光明待几时。 解析 1. 诗句释义: - 欲开不开香满枝:梅花虽欲绽放,但因香气四溢而不开放。 - 小池枝映碧琉璃:在小池边,梅花与碧绿的池水相映,如碧琉璃般璀璨。 - 岭头功德真相似:岭头的梅花与功德无异,都值得赞叹。 - 不点光明待几时:不施以任何装饰,等待时机展现其真正之美。 2. 译文:
注释: 江上:指江边。 秋江渺渺秋风急,芦花不飞露犹湿:意思是说秋天的江水辽阔无边,秋风呼啸而来,而芦苇上的露珠还没有干。 江头倚杖不逢人:意思是说在江边我靠着拐杖站着,却看不到一个人。 鹭鹚飞上渔舟立:意思是说一群鹭鸶飞起,落在渔船上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边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幽深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句写秋江之广阔,秋风之急促,以及芦花之未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1) 汉上:指汉水之滨。示众:向群众示威或显示。此指作者被贬汉中,在汉水中岸示众。纷纷:众多貌。不自由:不得自由,不得舒展。往来:指凫雁在空中飞翔。长为稻粱谋:长年为稻粱(谷物)而奔走操劳。“稻粱”是古代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此句说,凫雁不能高飞,只能在地面低空盘旋飞翔,终日为稻粱而忙碌。 (2) 辽天鹤:辽天,指辽地的天空,即北方天空
和曾伯容梅诗二首其二 春意融融,万物苏醒 春风吹拂大地,生机勃发。万花竞艳,百花齐放,如诗如画的春光让人心旷神怡。此时,大自然仿佛成了一位画家,用五彩斑斓的颜料,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诗句一:气压春工千万枝,洒然开我合琉璃。 - 关键词解释:“春工”指春天的自然力量,“合琉璃”可能形容花瓣晶莹剔透如琉璃般美丽。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中感受到的生命力与美好。 - 译文:春的力量无处不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诗人在山中所见所感:天寒岁暮,山骨冷;梅枝半开,泉煮茗汤欲竭(意谓梅花盛开,泉水已干)。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道人尚远,弥天尚待。诗人用“未至”一词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不愚入山未至”的意思是:我尚未能进入深山,还未到达目的地。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答案】 译文: 天冷了,年关到了
【注释】 扶上人:即谢公。毗卢:梵语的音译,意为光明。三昧手:指佛家的三昧印。毫光:指佛法的灵光。 【赏析】 《毗卢赞》,全名《毗卢赞颂》。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做五言律诗一首。 “道人散步过茅堂”,此句写道人悠然自得地在茅屋中漫步,这为下文写其“怜我”埋下了伏笔。 “怜我毗卢尘覆藏”,道人怜惜自己像被尘埃覆盖的佛像一样,不能显身,所以此处用比喻手法写出道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 “戏出当年三昧手
注释:在白云深处有座白崖山,山下松下岩边,自己常常去游玩。折下一枝山上的草,赠给朋友,让他分卫到人间。 赏析:诗人送别化士时,以白云、青山、松石等自然景物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秀丽的画面。诗人用“白云深处”来表现白崖山的高远,而“松下岩边”则表现出山中的幽静。诗人在山中游玩,折下一枝山草送给朋友,表达自己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
谢洞山和尚惠蒌蒿种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在田间劳作的诗。诗人以“谢”字开头,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他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们正在等待丰收,准备用蒌蒿来装点自己的庄稼。 译文: 谢洞山和尚送我蒌蒿种子,让我等秋收时节再采摘。 错把人称作世外高人,只因他身着绿蓑头戴青箬笠。 已备好绿蓑和青箬笠,烟雨溟蒙时采摘蒌蒿。 注释: 1. 谢洞山和尚:指诗人的朋友、禅宗高僧谢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