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严
【注释】 日出卯:指太阳从东边升起,卯时为早上5点至7点。 普劝四众:普遍劝导佛教信徒(四众)。 依教修行:依照佛教教义进行修行。 日出卯:指太阳从东边升起,卯时为早上5点至7点。 但断贪嗔及痴慢:但是要断绝贪婪、憎恨、傲慢和愚痴的妄念。 便合如来无漏教:就能契合如来的不垢清净的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劝勉人们修行的诗。首句以太阳从东方升起作比,形象地说明时间是一天之始;二
注释:普劝四众,意思是劝告所有的人。依教修行,意思是根据佛法来修行。见善人,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相仿效,意思是互相学习,互相效仿。利益之门,意思是通向利益的门径。爱乐,意思是热爱和喜爱。贪财嗜色险巇人,意思是贪婪财富、迷恋美色、心怀险恶的人。也莫嫌他,意思是也不要嫌弃他。莫嘲笑,意思是不要嘲笑他。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劝世诗,主要讲述了人们应当如何修行的道理。诗中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日出卯,其十,十首。 自恬和,舍喧闹。 息意忘缘真要妙。 依前不改旧时心。 万劫轮回何日了
【注释】: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劝,普遍劝告。四众:即出家人、在家的男女居士等。依教修行:根据教义去修行。 平旦寅:天将亮的时候。 其六:第二首。 十二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这里指佛教所说的昼夜十二时。 大丈夫:男子汉。 自支料:自己安排。 不用教人再三道:不必别人多次地劝告。 七十岁人犹自稀:即使是七十岁的人,也还是很少见。 何须更作千年调:何必再去唱那“千”年不变的老调呢? 赏析:
诗句: 1.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这里的“十二时”可能指的是佛门中的某种修行方法,或者是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强调要珍惜时间,专心修行。 2. 平旦寅,其十二,十二首。这里的“平旦寅”可能是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这里的“十二首”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文字或诗歌,用来表达对修行的赞美和鼓励。 3. 见师僧。要参问。莫慢身心须戒慎
【注释】 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这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十二个时辰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修行的要点。 平旦寅:平旦是日出时分,寅是虎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正月,寅卯是木鸡之月,所以“平旦寅”是指早晨。 其八:这是第八首诗。 十二首:这是十二首诗。 【翻译】 在这十二个时辰里,我要向所有的人普劝他们去修行:在清晨的时候修行,要心怀慈悲;不要吝啬,不要贪婪;即使是小小的违情,也要含着忍性
【注释】 普劝:广泛劝导。四众:指佛教中的出家男女和在家信女。依教修行:依照佛教教义进行修行。日出卯(mǎo):太阳从东方升起。十二时:佛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初烁峰峦渐溪沼:初升的朝阳照耀着群山和溪流边的原野。飞宿鸟:飞翔的鸟儿。千花:千种花卉。功不小:功劳不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
【注释】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普遍、广大。四众指出家众和在家众。 妻儿情:妻子儿女之情。 终不久:最终不会有长久的。 只是生存诈亲厚:只是为了生存而伪装得亲切有礼。 未容三日病缠绵:不允许三天之内生病缠身。 隈地憎嫌百般有:在狭隘的地方憎恨别人,百般挑剔指责。 【赏析】 诗是一首佛门偈语,劝诫人们要“依教修行”,不要因为一时之私情而耽误了正事。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注释】 日出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十二时,即一日之中的十二个时辰。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广泛地劝导佛教徒按照佛法修行。人浩浩:指人众多,气势盛大。丹焰金烟生浩渺:指朝阳初升,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金光万丈,映照着大地,形成一片辉煌的景象。才将曙色衬三山:太阳刚一露面,就把黎明的曙光照在了蓬莱三座仙山上。渐朏微明光八表:逐渐地,天边的微光开始闪烁,照亮了整个天空和地面。 【赏析】
【注释】 “十二时”:佛教语,指一天二十四个时刻。“普劝”:普遍劝导。“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夷,泛指出家人。“依教修行”:依照佛教教义修行。“平旦寅”:《太平经》中的一种时间划分法,以日出为卯时开始,至日落为申时止,故称日出之前为“平旦”,日落到寅时为止为“寅”。这里指早晨。“古柏寒松荫荒草”,《太平经》说:“古柏长青,寒松常绿,其枝叶虽被风吹雨打而仍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