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荒郊。
安宅兆。
古柏寒松荫荒草。
津梁险路一无凭。
合眼沉沦三恶道。
【注释】
“十二时”:佛教语,指一天二十四个时刻。“普劝”:普遍劝导。“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夷,泛指出家人。“依教修行”:依照佛教教义修行。“平旦寅”:《太平经》中的一种时间划分法,以日出为卯时开始,至日落为申时止,故称日出之前为“平旦”,日落到寅时为止为“寅”。这里指早晨。“古柏寒松荫荒草”,《太平经》说:“古柏长青,寒松常绿,其枝叶虽被风吹雨打而仍不凋零。”这里用此来比喻佛法的永恒。“津梁险路一无凭”:津梁,渡口。津,水津;梁,桥梁。比喻佛法的道路虽然艰难坎坷,但终能到达彼岸。
【赏析】
这首诗是《太平经》中一首著名的颂佛诗。全诗通过对佛道修行者生活的描述,歌颂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宣扬了佛教的宗教思想。
首句“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点明主题,指出佛教徒在十二小时之内都应按照教典修行。第二句“平旦寅”表明时间,说明黎明时分正是修行的好时机。第三句“古柏寒松荫荒草”以古树和寒松比喻佛法的永恒。第四句“津梁险路一无凭”表示虽然修行的道路艰难坎坷,但只要依靠佛法就能达到彼岸。最后一句“合眼沉沦三恶道”则表达了修行者即使闭上眼睛也难以避免堕入三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的命运。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的赞美和对修行者的鼓励,体现了《太平经》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