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
自支料。
不用教人再三道。
七十岁人犹自稀。
何须更作千年调。

【注释】: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劝,普遍劝告。四众:即出家人、在家的男女居士等。依教修行:根据教义去修行。

平旦寅:天将亮的时候。

其六:第二首。

十二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这里指佛教所说的昼夜十二时。

大丈夫:男子汉。

自支料:自己安排。

不用教人再三道:不必别人多次地劝告。

七十岁人犹自稀:即使是七十岁的人,也还是很少见。

何须更作千年调:何必再去唱那“千”年不变的老调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为《赠曹山主人》。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和修行的看法,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对时间观念的把握,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表明了作者倡导的修行方式,即在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中,都应该按照佛家教导去修行。这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实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的每个时刻中,保持一颗虔诚的心,不断修行,提升自己的德行。

“平旦寅 其六 十二首”中的“平旦寅”是指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清晨时分。这个时刻被认为是一天中最适合修行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人们可以摆脱外界的干扰,静心思考。这里的“其六 十二首”,可能是贾岛对这首诗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暗示这首诗共有十二部分,每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修行理念。

“大丈夫”是对人的称呼,在这里用来指代那些有抱负、有作为的男人。作者鼓励这些男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教导。这种观点体现了贾岛对于独立自主的重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道路,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行动。

“自支料”意味着自我决定,不需要他人的反复劝说。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

“七十岁人犹自稀”和“何须更作千年调”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衰老的感慨。作者认为即使到了七十岁,这样的年纪也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没有必要再去唱那“千”年不变的老调。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也是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要总是被过去的回忆所困扰,而是要活在当下,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方式的阐述,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自信、独立,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