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人、碧山深处,潜入仙厨私窃。
把石粉、云英堆积。
剪剪层层叠叠。
面面装成,棱棱做就,细染红笺贴。
正夜静、改席西园,紫凤吐珠,曾否铜盘吹灭。
闲更思、梨花院落,定自十分清绝。
宿鸟窥来,飞蛾拂去,不道成冰雪。
谩认他是灯,分明一片冷月。
也只消、抛残小扇,玉面当前终怯。
怎得携归,江南乐事,闹向元宵节。
看翠眉几许,屏风影中低说。
【注】十二时:指十二生肖时辰。云母灯:一种以云母为材料的灯具,光彩柔和。
是何人、碧山深处,潜入仙厨私窃。
把石粉、云英堆积。
剪剪层层叠叠。
面面装成,棱棱做就,细染红笺贴。
正夜静、改席西园,紫凤吐珠,曾否铜盘吹灭。
闲更思、梨花院落,定自十分清绝。
宿鸟窥来,飞蛾拂去,不道成冰雪。
谩认他是灯,分明一片冷月。
也只消、抛残小扇,玉面当前终怯。
怎得携归,江南乐事,闹向元宵节。
看翠眉几许,屏风影中低说。
【赏析】
这是首咏物词,通过描写云母灯的制作过程和它的光华特点,赞美了灯之美与灯之灵。
上阕开头三句“是何人、碧山深处,潜入仙厨私窃”,写云母灯在碧山深处的制作。云母是一种矿物,其表面呈白色或浅蓝色;而云母的光泽则像玉石一样晶莹透亮,所以人们称它为“云母”。云母有白的,也有黑的,这里所说的是白如玉的云母,它的颜色洁白如雪。
“把石粉、云英堆积”两句是说云母被用来制作灯的灯芯,也就是灯心。“石粉”是指云母磨成的粉末,“云英”则是云母的另一种称呼。
“剪剪层层叠叠。”三句是写灯的形状。“剪剪层层叠叠”形容云母灯的外形精巧,层层叠加,剪裁细致。“面面装成”,“棱棱做就”,则进一步描绘云母灯的表面装饰。
“面面装成,棱棱做就,细染红笺贴”,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云母灯的每一个面都是精心制作的,每一个棱角都是精工打磨的。然后,用红色染料仔细地染色,最后将其粘贴上去。
“正夜静、改席西园,紫凤吐珠”三句写云母灯的光辉。“正夜静”三字说明时间是在夜晚,环境安静。“紫凤吐珠”是形容云母灯发出的光辉像紫色的凤凰吐出来的珠子一样美丽动人。
“闲更思、梨花院落,定自十分清绝”三句写云母灯的幽雅。这里的“院落”指的是院落中的梨花树,而“清绝”则是指清幽高洁。作者通过对梨花和云母灯的对比,赞美了云母灯的美丽高雅。
“宿鸟窥来,飞蛾拂去”三句写云母灯的神奇。这里的“宿鸟”和“飞蛾”指的是在月光下飞舞的鸟儿和蛾子。它们被云母灯的美丽所吸引,纷纷前来欣赏。但它们并不知道云母灯其实只是一盏普通的灯具。
最后两句“谩认他是灯,分明一片冷月”是说那些误以为是云母灯的人们,其实是被云母灯的光辉所迷惑,以为它是一片寒冷的月亮。而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灯具而已。
下阕开头两句“也只消、抛残小扇,玉面当前终怯”,意思是说,只需要轻轻一挥,就可以将那盏小扇上的灰尘抖落掉。而当那盏云母灯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却让人感到有些害怕。这里的“玉面”指的就是作者自己,因为当时他正在写这首词。
“怎得携归,江南乐事,闹向元宵节。”三句是说,如果能够把云母灯带回家去就好了。因为在元宵节这个欢乐的时刻里,如果能有一个美丽的云母灯陪伴在身边,那就更加美好了。
“看翠眉几许,屏风影中低说”三句是说,在屏风的影子中可以看到她的眉毛多么美丽。而她在屏风的影子中低声说着什么话。这里的“看”是指作者看到屏风的影子中的女子,而“低说”则是指她在屏风的影子中轻声地说着什么话。
【译文】
十二时辰,云母灯。是谁,从碧山之中潜入厨房偷偷摸摸制作?
把石粉、云英堆砌起来,剪成一层又一层的。每一层都精心裁剪,每一面都精致打磨而成。再用红色的染料细心地染上色,最后把它粘贴上去。
在夜晚静静地坐在西园,紫凤吐出的珠子般的光芒闪烁着,难道不是铜盘已经吹灭了吗?
闲暇之时思念着梨花院落,那里一定十分清绝吧。
宿鸟偷偷窥视过来,飞蛾也拂去了它,难道它不是一片冰冷的明月吗!
白白地将它认作灯,分明就是一片冷月的光芒。
我也只消丢掉这朵小扇儿,玉面上的你始终感到胆怯。
怎能将它带回家,江南的快乐之事,却在元宵节闹得热闹非凡。
看她那翠绿的眉毛,屏风的影子之中低低诉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