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情。
终不久。
只是生存诈亲厚。
未容三日病缠绵。
隈地憎嫌百般有。
【注释】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普遍、广大。四众指出家众和在家众。
妻儿情:妻子儿女之情。
终不久:最终不会有长久的。
只是生存诈亲厚:只是为了生存而伪装得亲切有礼。
未容三日病缠绵:不允许三天之内生病缠身。
隈地憎嫌百般有:在狭隘的地方憎恨别人,百般挑剔指责。
【赏析】
诗是一首佛门偈语,劝诫人们要“依教修行”,不要因为一时之私情而耽误了正事。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是一篇很有哲理意味的佛教格言。
首句“普劝四众依教修行”直切主题,开导众生,希望他们能够按照佛法来修炼自己。这一句中,“普”字表明了佛法的广泛适用性;“四众”则是指出家人和在家众,也就是所有人。这里的“依教修行”指的是按照佛法的规定去修行,以达到解脱的目的。
第二句“鸡鸣丑 其六”中的“鸡鸣丑”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时辰或者仪式,但这并非关键。重要的是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含义。在佛教文化中,鸡鸣通常被视为新的一天的开始,代表着重新开始、摆脱过去。因此,在这里,“鸡鸣丑”可能是在暗示着某种重新开始的时刻。
第三句“妻子情”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这里所说的“妻子情”指的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然而,在这首诗中,它并不是主要关注的对象。相反,诗人更多地强调了“终不久”这一观点。这意味着,即使存在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纠葛,也不应该因此而耽误了正事。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第四句“终不久”再次重申了这一主题。它告诉我们,尽管存在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但不应该因此而耽误了正事。第五句“只”表示程度,意味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最后,第六句“生存诈亲厚”则是对前一句的解释。在这里,“诈亲厚”意味着通过伪装来获得亲近感。这种伪装往往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地关心他人。
第七句“未容三日病缠绵”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本质。这里所说的“三日”可以理解为时间的限制,也可以理解为身体上的不适。无论哪种解释,都表明不应该让疾病持续太久。因为一旦疾病缠绵不愈,就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和健康。
第八句“隈地憎嫌百般有”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这里所说的“隈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环境或地方,而“憎嫌百般有”则表示在那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和抱怨。这表明,即使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中。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深思。通过对“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妻子情”、“终不久”、“只是生存诈亲厚”、“未容三日病缠绵”、“隈地憎嫌百般有”等关键词的注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