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留别吴江老友 江湖分得两平平,九里长塘一片城。 红叶树边停舫子,白鸥群里听钟声。 晨星故旧尝时数,春草诗情触处生。 岁事欲阑言别事,直烧灯烛到天明。 注释: - 江湖分得两平平:江湖指的是长江与太湖,两平表示两地的地势相似。 - 九里长塘一片城:长塘是指一条长长的河流,它环绕着整个城市。 - 红叶树边停舫子:在红叶树旁边停泊了一艘小船。 - 白鸥群里听钟声:在一群白鸥中听到了钟声。 -
诗句原文: 撩乱云中半掩扉,忍寒冲雪晚同归。 回溪尚有多人渡,过岭都无一鸟飞。 木叶风声听去别,芦花月色看来非。 普贤大士修何行,不与群生愿少违。 注释解释: - “撩乱”意为混乱、纷乱,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朵杂乱无章。 - “半掩扉”指的是门窗部分打开的状态,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态度或对自然的亲近感。 - “忍寒冲雪”描述了忍受寒冷和雪花的侵袭,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毅。 -
诗句释义: 三尺高的枯桐挂在这书楼,楼上的人像晋朝的风流才子。 春天到了酒杯不要停下来,书册一年年要收起来。 柳色半掩在溪水的一角,莺声一片在晚风中荡漾。 满腔清思无处消解,月光穿过楼阁西面一直照到深夜。 译文与注释: 三丈高枯树挂着这书楼,楼上的人物像晋朝的风流人物。 春风拂面时不要停下杯中的酒,书籍积累多年需要好好收藏。 春意盎然时不要停手于酒杯之中,书籍积累多年需要好好收集。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绝句,作者借咏古人来抒发自己不羁的情怀。 “一片尘中隙地幽”,诗人用一“幽”字点出陈士宁的居所环境之幽静,为后文描写陈氏生活作铺垫。“住来谁得共悠悠”,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写出了诗人对此的感慨,表达了对陈士宁的羡慕之情。颔联两句写陈士宁的生活状态:青苔巷小长关雨,红叶墙低直见秋。“关雨”暗含着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见秋”则写出了诗人对陈氏生活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茅屋两三椽:茅屋,用草覆盖的屋子。两三椽,指两三个椽子。 2. 一钓船:形容茅屋的形状像一只船一样,可以容纳一两个人居住。 3. 几树暮鸥篷底看:几只晚归的鸥鸟在篷底休息。 4. 一瓢春酒雨中眠:一瓢春酒在雨中睡觉,形容诗人在雨中饮酒作诗。 5. 旧愁无复来心上:旧时忧愁不再萦绕心头。 6. 新梦何由到枕边:新的梦境怎样才能进入我的枕边? 7. 我亦江湖钓竿手
这首诗是关于游天龙寺的,描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佛教修行的意境。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 1. 群山江上走蜿蜒:描述的是群山环抱中的一条江河,河流在山上蜿蜒流动。这里的“走”可能是指水流在山间曲折前进的样子,而“蜿蜒”则是形容山峦起伏,河流曲折多变的形态。 2. 直引潮声到寺前:潮水的声音被直接引向寺庙的方向,这表达了一种声音与环境的和谐交融。潮声通常被认为是自然界的一种宏大而有力的力量
【注释】 新筑西园小草堂,熟时无处可乘凉:新筑的西园小草堂,夏天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乘凉。 池塘六月由来浅,林木三年未得长:池塘在六月里总是显得很浅,树苗三年了还没长成大树。 欲净身心频扫地,爱开窗户不烧香:想要清净身心就频繁地扫地,喜欢打开窗户不烧香。 晚风只有溪南柳,又畏蝉声闹夕阳:傍晚的风只有溪南边的柳树,又怕蝉声在闹着夕阳。 【赏析】 此诗写夏日西园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同友人登凤山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云逢水遇片时间——这句话意味着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困难,就像云遇到了水一样短暂而突然。 2. 燕北鸿南两未闲——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的朋友,他们就像北飞的燕子和南翔的大雁一样,虽然各自忙碌,但都没有空闲的时间。 3. 今日偶然成握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朋友意外相聚的喜悦
【注释】 昆峰峭峭:指华山,华山上有玉泉院。玉丛丛:指华山的华顶峰上有许多石峰如玉丛一般。 仙家:道教中人。寻仙:追求成仙。此指修炼。 流水年华:流年。甲子:用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甲子即天干第一,地支第一之合,故称六十年为一个循环。这里借指时光易逝。丁公:指杜甫《春望》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又作“沉”。这里指杜甫的《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丁
诗句原文: 海上相逢说颍州,古来名郡着名流。 欧苏遗迹犹堪访,管鲍交情或可求。 诗句注释: - “海上相逢”:指在海上相遇,形容两人的相遇如同海中相逢一样罕见而珍贵。 - “说颍州”:指的是提及颍州这个地方。 - “古来名郡”:历史上有名的城市或地区。 - “着名流”:这里指的是有许多著名人物。 - “欧苏遗迹”:指的是欧阳修和苏轼的遗迹,他们都是宋代著名的文人学者。 - “犹堪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