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寄姚隐居》是明代诗人德祥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种桑不似种花多,丈八清沟尽种荷: - 种桑不似种花多:这句话意味着种植桑树不如种植花卉多,表达了作者对于种植桑树的偏好和情感。 - 丈八清沟尽种荷:描述了一个池塘边的情景,全部被荷叶覆盖,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 2. 燕子门前三树柳,桃花溪里一群鹅: - 通过描写门前的三棵柳树和桃花溪里的一群鹅
诗句释义 1 一声霜角起谯楼:谯楼是古代城市中用来报时的建筑,这里指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霜角"可能指的是在寒冷天气中的角声,增添了一层凄凉之感。 2. 归念纷纷不自由:诗人内心充满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这些思绪让他感到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3. 驿使几回来庾岭:庾岭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诗人所在地与某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驿使"即传递信息的使者,诗人多次接到来自庾岭的消息。 4.
诗句解读 1 群山包水水包山,金作芙蓉玉作环。 - 群山包水:描绘出一幅山环抱水的景象,暗示着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 金作芙蓉:用"金"来比喻山,如同盛开的芙蓉花,色彩鲜艳,美丽动人。 - 玉作环:用"玉"来比喻水,如同环绕的玉环,清澈透明,珍贵无比。 2. 洞里有天通五岳,山中无地著三班。 - 洞里通天:形容山洞内深邃,仿佛直通天际,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五岳
【诗句释义】 居山岂为山:居住在山上,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山的风光景色。 只爱此中闲:只喜欢这里的闲适宁静。 野菜何消种:野外的野菜又何必去种植呢? 柴门不要关:柴门又何必要关紧呢? 饭余听涧落:饭后闲暇之时,倾听溪水潺潺而下的声音。 经罢看云还:读完经书之后,观赏着白云慢慢飘动、渐渐消散的景象。 恐有寒山句:恐怕会有寒山寺的诗句吧,这里用“恐有”表示担心,因为作者曾到过寒山寺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词语解释:剪烛,指在夜晚用烛光照明读书。 - 译文:在这寂静的夜晚,我手持烛火,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 - 关键词注释:剪烛、书、夜、寂静、专注。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使用“剪烛”这一行为象征着学习的勤奋和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句 - 词语解释:风处摇金蛹,烟时闪墨鸦。 - 译文:风起时摇曳着金色的蛹,烟雾缭绕中闪烁着如墨鸦一般的萤火虫。 -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山水时所作,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不因览胜入松门,猿鸟何曾识使君。 注释:我不是为了观赏美景才来到这里,所以猿猴和鸟儿都不知道我是来过客。 赏析:首句“不因览胜人松门”表明诗人并非为了游览而来到这处风景名胜之地,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即下文将要阐述的。这里的“松门”指的是山中的松林,诗人选择在这里停留,可见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南浦春耕 索索缫车谷口闻,鸟催农事日纷纷。 新生野水瓜藤绕,旧作田塍井字分。 耕雨每怜黄犊健,带经犹爱小儿勤。 晚风独立溪桥外,流水桃花一队云。 【注释】: 1. 南浦春耕:春天耕种的习俗。 2. 索索:纺丝声。缫车:用丝织成的车子,用来抽丝。 3. 谷口:指山间平地,也指山谷。 4. 鸟催农事:指春鸟鸣叫催促人们耕种。 5. 新生野水:新近涨满的河水。 6. 瓜藤绕:指新长的蔓藤缠绕在瓜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在游览青亭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西马桥分一水湾,来青亭子在其间。”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西边的马桥分出了一道曲折的水湾,而青亭子就坐落在这个水湾之中。 第二句:“一方席上长留客,三尺窗中只见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然的向往和留恋。诗人在这里形容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只与青山为伴。 第三句:“落地浮云须急扫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登富春永安寺 栗叶村前石子溪,青山一掩路浑迷。 也知谷里多猿鸟,未信云中有犬鸡。 满耳只闻诸涧响,回头方觉众峰低。 平生倾想今朝到,愿结茅茨在寺西。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描述的是作者到达富春永安寺时,看到的景象是栗叶村前的石子溪和青山,以及被青山所掩盖的小径让人感到迷茫。这里的“栗叶村”可能是指一个村庄的名字,而“石子溪”则可能是一条流淌着石头的小溪。 - 第二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主要意象体会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情感。解答此类试题,要疏通全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首联“厌客已三年,还家一怅然”,诗人因厌弃官场而归隐,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寄托。颔联“挂藤空壁上,扫叶旧房前”,诗人用“挂藤”“扫叶”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