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览胜入松门,猿鸟何曾识使君。
黄叶路从流水上,青萝床与白云分。
逢僧且说新裁句,见寺先寻旧刻文。
冰雪寒岩春到后,树如膏沐草如薰。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山水时所作,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不因览胜入松门,猿鸟何曾识使君。
注释:我不是为了观赏美景才来到这里,所以猿猴和鸟儿都不知道我是来过客。
赏析:首句“不因览胜人松门”表明诗人并非为了游览而来到这处风景名胜之地,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即下文将要阐述的。这里的“松门”指的是山中的松林,诗人选择在这里停留,可见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接下来一句“猿鸟何曾识使君”则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他并没有刻意去打扰那些山林间的生灵,而是静静地欣赏着它们的自由自在。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正是诗人内心所追求的境界。
黄叶路从流水上,青萝床与白云分。
注释:黄叶铺满了道路,仿佛是在水面上漂浮;我躺在青苔床上,与白云相伴。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黄叶飘落在道路上,仿佛是大自然的点缀,增添了一抹秋天的色彩;而流水潺潺,又为这幅画卷注入了活力。诗人躺在青苔床上,仰望天空,与白云相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悠闲。这里的“流水”和“白云”都是诗人心中的寄托和象征,它们代表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
逢僧且说新裁句,见寺先寻旧刻文。
注释:遇见僧人就与他谈论新创作的诗句,看见寺庙就要寻找那些古老的石碑上的字迹。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诗人在游览中与文人雅士的交流情景。诗人与僧人畅谈新创作的诗句,彼此交流心得,相互切磋技艺,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诗人也关注着寺庙的历史和文化,他喜欢探寻那些古老的石碑上的字迹,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这种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冰雪寒岩春到后,树如膏沐草如薰。
注释:冰雪覆盖的岩石在春天到来后变得温暖,就像涂上了膏油沐浴在阳光下一样。
赏析:此诗以“冰雪寒岩春到后”为题,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的自然景象。当冰雪融化,岩石变得温暖起来,仿佛是涂上了膏油沐浴在阳光下一样。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无比的惊喜和喜悦。接着,诗人又用“树如膏沐草如薰”来形容树木和花草的变化。原本枯萎的树木经过春雨的滋润,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花草则在春风的吹拂下,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