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乱云中半掩扉,忍寒冲雪晚同归。
回溪尚有多人渡,过岭都无一鸟飞。
木叶风声听去别,芦花月色看来非。
普贤大士修何行,不与群生愿少违。
诗句原文:
撩乱云中半掩扉,忍寒冲雪晚同归。
回溪尚有多人渡,过岭都无一鸟飞。
木叶风声听去别,芦花月色看来非。
普贤大士修何行,不与群生愿少违。
注释解释:
- “撩乱”意为混乱、纷乱,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朵杂乱无章。
- “半掩扉”指的是门窗部分打开的状态,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态度或对自然的亲近感。
- “忍寒冲雪”描述了忍受寒冷和雪花的侵袭,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毅。
- “晚同归”表明了傍晚时分一同返回的场景,突出了时间和情感上的联结。
- “回溪尚有多人渡”描绘了回溪边仍有多人在此渡河的景象;
- “过岭都无一鸟飞”则反映了越过山岭时,几乎看不到任何飞鸟,可能是天气严寒所致。
- “木叶风声”和“芦花月色”通过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 “普贤大士”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这里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普贤大士修行行为的赞美。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恶劣的雪天里与友人共度难关,相互支持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次韵同复翁雪中暮归”为题,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对社会道德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撩乱云中”、“忍寒冲雪”、“回溪”、“过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的画面之中。这些景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凸显。此外,诗中的“普贤大士”等元素,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推崇,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察和社会道德的积极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