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注释: 1. 应候:指时节,这里特指秋天。 2. 鸣蝉:知了,夏天的昆虫。 3. 居高:高处。 4. 黄雀:一种小鸟,叫声像“啾啾”。 5. 患相连:忧患连着忧患。比喻处境艰难。 6. 几处:多少。 7. 夕照边:傍晚时分。 8. 故园:家乡。 9. 今得:今天才得。 译文: 秋天到了,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虽然它身处高枝,但让人感到有些可怜。因为玉簪鸟和黄雀一样,都有被猎杀的危险
《为康上人赋雪庭》 积雪满前楹,涵虚似太清。 乾坤归一色,江海入无声。 宝树花稠叠,琼台路坦平。 高僧不出户,水观已初成。 注释: - “积雪满前楹”:积雪覆盖在前院的横梁上。 - “涵虚似太清”:积雪似乎包容了天空的虚空,显得如此清新宁静。 - “乾坤归一色”:天地万物归于同一种颜色。 - “江海入无声”:江河湖海都变得无声,寂静无声。 - “宝树花稠叠”:树上挂满了盛开的花,密集而又繁复。
注释: 约顾孟时不至 约:邀请,相约。顾孟时,作者的朋友。不至:不来。 残暑渐将消,新知许可招。 残暑,指夏末的暑气。残暑渐渐消退,意味着秋日即将到来。新知:新交的朋友。许可,允许。 鲈鱼秋欲到,鸥鸟梦相撩。 鲈鱼:鲈鱼是秋天的特产,此处指秋日的鲈鱼。鸥鸟:海鸥。梦相撩:做梦相互追逐。 对雨辜红烛,闻歌相画桡。 辜:辜负。画桡:船上的桨声。 诗成不得寄,先稿上芭蕉。 诗:指诗作。稿:未完成的稿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浏览选项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观点,再仔细阅读全诗,逐一进行比较分析,注意通读每个选项,逐项作答。 【答案】 ①携:带着;②东郭:地名,今属安徽。③偶:偶然,意外地;④盟:盟誓。⑤兼:同时得到。⑥雨气:山北来的雾气。⑦茶香:指山南竹荫下茶树所散发的香气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了秋天的雁阵。全诗语言平实,却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首联写雁阵高飞入云,颔联写雁阵成群过渚,颈联写雁阵飘散在晚霞中,尾联写自己独坐江上最先听到雁叫声。 “闻雁”是诗人初秋时写的一组小诗。此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第一句:“八月凉风起”。八月正是秋季,天气转凉的时候,所以有凉风起。这一句是交代时间、季节和环境背景。 第二句:“高飞乱入云
诗句: 宿雨何山歇,春眠不肯醒。 注释: “宿雨”指的是晚上的雨水落在山上,“何山”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名或山名,这里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歇”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停歇、静止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昨夜大雨的描绘,以及因为下雨而未能入睡的情况。 译文: 昨晚下了一场雨,这场雨似乎已经把山上的草木都打湿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始终无法入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友人香光居士寄来的新诗后,即景感怀而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山北山南住,鸡声隔一峰。 - “山北山南住”:诗人居住在山的北面或南面。 - “鸡声隔一峰”:鸡叫声从远处传来,似乎隔着一道山峰。 - 注释: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体现了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 赏析:通过描述山和鸡声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静谧。 2. 片云长自合,明月有谁同?
《题海云寺》是一首描绘寺庙风景和作者内心感受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第1句“香刹住中流” 注释:香指的是寺庙,刹表示寺庙的建筑。"住中流"意味着寺庙坐落在河流的中心位置,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寺庙的位置,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 - 第2句“初疑地若浮” 注释:初疑表示一开始的怀疑或不确定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理解诗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中运用的艺术技巧,如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最后鉴赏语言的风格特点及表达的感情。 “念尔一身微,秋来处处飞”:萤火虫身形微小,秋天来临到处飞舞。这两句诗以萤火虫喻人,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放光唯独照,引类欲相辉”: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芒独自照耀,希望借助自己的光亮让同类也能相互映衬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延月有怀莹观师 - 解释:在月光的照耀下,我满怀思念地想念着莹观大师。 - 译文:Under the moonlit night,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longing for Master Yingguan. 2. 秋月如佳士,平生愿见之 - 解释:秋天的月亮像一位杰出的文人,我渴望一生都能看到它。 - 译文:The autumn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