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题解】 此诗作于公元1274年(宋恭帝德祐二年)作者出使元朝,途经江亭湖寺时。当时正值南宋灭亡,国势日蹙,作者触景伤怀,有感而发,故作此诗以抒其悲愤之情。 【注释】 江亭:江边的亭台楼阁。湖寺:指临安的西湖上的寺庙。萧然:荒凉冷落的样子。画里题名:指在画中题上自己的名号。二十年:自公元1273年至公元1279年,计六年。几树:几棵。夕阳流水外:残阳斜照下的水边。断风残雨:被风吹断或雨打尽的风雨
【题柯博士竹木小幅】 延春阁里拜恩时,秘画唯教博士知。 十二天街归日晚,马头长见出墙枝。 注释: 题柯博士竹木小幅:题写在柯博士所绘的竹木小画上。 延春阁里拜恩时:在延春阁中接受恩赐。 秘画唯教博士知:只有博士才能知道这秘密画的秘密。 十二天街归日晚:十二条大街都傍晚时分才空。 马头长见出墙枝:马头经常能看见墙头上的树枝。 赏析: 这是一首宫词,描写了宫中人的生活。诗中描述了宫廷生活的场景和人物
【注释】 ①题画:即题于画上的诗。 ②白鸥洲:在洞庭湖畔,相传为李白所居。 ③渔郎: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自称是渔父。 ④隐流:隐遁的流水。 ⑤春屋:春天的房屋。 ⑥醉听:听之如醉。 ⑦桃花落尽水悠悠:桃花凋残了,水面上还荡漾着一层层轻波。 【赏析】 《题画·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描写一幅山水画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丽淡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挪蓝:泛指春水。 擘絮:指柳絮初落,随风飘扬。 晴云湿未收:指春云尚未散去之意。 杖藜:拄着拐杖。 相约:相约而行。 杖藜同步出:形容两人一起行走。 有诗多在小桥头: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很多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挪蓝春水暖初流”,描绘了春天来临,河水解冻,春水涌动的景象
【注释】: 1. 阴森:阴暗、幽深。 2. 湿秋光:被秋雨淋湿的光线。 3. 桥下溪流接:在桥下,溪水与小溪相连。接草堂:指小径通向的草房。 4. 黄花村路酒吹香:村路上有黄花酒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乡村景象。首句“阴森群树湿秋光”描绘出一种阴暗而幽深的树木,仿佛它们都被秋雨打湿了,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深沉的感觉。第二句“桥下溪流接草堂”则描绘出一条小溪从桥下流淌过
【注释】 仙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大茅君:指仙人。桥里桃花:指画中的桃花,桥是画中的桥梁。两路分:指画中两条小路分别通向不同的方向。不道:不说。楼台:指楼上楼下的建筑。风雨上:指楼上楼下的风声雨声。又闻鸡犬隔春云:指画中听到楼上楼下传来的鸡鸣狗叫之声,隔着春天的云雾。 【赏析】 《题画·其七》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座古桥上的桃花美景。诗人从桥头走到桥尾,一路欣赏着桃花的美丽景色
``` 月月红花开小庭,夏虫丝吐绕枝青。 如何错怪游仙枕,五十年间一度醒。 注释: 1. 月月红花开小庭: 每月(月月)的花朵都在庭院中盛开,形容景象美丽而频繁。 2. 夏虫丝吐绕枝青: 夏天的虫子在树上吐丝缠绕。 3. 如何错怪游仙枕: 为什么会错误地认为像神仙一样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4. 五十年间一度醒: 一生中只有一次醒来的机会,强调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赏析:
注释:碧水面前是一片树林,留云僧屋建得很深。泊舟桥下青苔岸边,不能看见桃花就不能寻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山、水、树、云、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碧水”、“留云”、“一林”、“深”等词语,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释义】 不要折下东风中的杨柳枝条,因为那枝间叶叶都如同愁眉紧锁。游人不解愁因何事,只向东风中吹笛。 【赏析】 柳词:指柳永词。 莫折东风杨柳枝,枝间叶叶是愁眉。(注释)莫:不要;折:折断;枝:树枝;叶叶:树叶;是:表判断;愁眉:忧愁的眉宇。此句意思是:千万不要折断春风拂动的柳树枝,因为枝上每一片树叶都像愁思满面的人儿。 游人不省愁何事,曾向东风笛里吹。(注释)游人:游春的人;省:知道;何事
【注释】 仙山楼观:指仙人居住的山。 复水重山路杳然,仙家楼观入青天。 意思是说,在重重山路上,有一道清澄的溪水,仿佛是从天而降,流过仙家楼观,直上青霄。 那知白首黄尘事,只伴桃花度岁年。 意思是说,我早已知道,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是如过眼烟云,终成空幻。现在只有和桃花相伴度过岁月,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 赏析: 此诗为题仙山楼观所作。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对仙山楼观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