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
《题蟠桃图为徐比部》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在后室的松纹绣有如鳞片一般的图案,斗南之星闪烁着如同银色的光芒。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会天开子,当年岳降申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沉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室后松纹绣有鳞,斗南星气烂如银。”这里的“松纹”与“星气”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松纹细腻而古朴,星气明亮而璀璨。诗人用“绣有鳞”和“烂如银”来形容其光泽与美丽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叟是愚溪尹是关,姓名随意点人间。 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山的名字可以随意取,而它的实际名称是“愚溪”,是因为它像一位智者一样,虽然表面看似简单,但内含深意。 须知异日当为岳,可与同称只此山。 第二句的意思是说,未来有一天,这个山可能会成为泰山那样的重要山峰,到时候人们会用它来比喻高尚的品质或者崇高的地位。这里用了一个典故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出自他的《饮中八仙歌》,其中"菊饮为友寿"一句是此诗的第一句。 译文: 菊花的清香就像妙笔生花般美丽,它的花朵繁多密集如麻一般。菊花虽小但足以供人饮用,一车酒水都由它来盛装。 注释: - 菊饮为友寿:菊花可以作为朋友的寿礼。 - 开如妙锦列如麻:形容菊花盛开的样子如同精美的锦缎铺陈,又像成片的麻花一样密集。 - 小可酬他酒一车:虽然菊花很小,但足以用来招待客人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在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怀疑和不解。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自疑麟篆久尘埃,岂亦曾经葱肆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怀疑这些迹象是否像传说中的麒麟一样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或者这些迹象是不是曾经出现在过一个叫做“葱肆”(一种古代的市场)的地方。 "明是无人解鬼语,妄云此子不仙才。" 意思是,我知道这些迹象可能没有人能解释,但我认为这是在说这个孩子不是神仙。 "去从鹃借三更月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畋。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闻名蚤已意相关,不在炉峰镜水间。 闻其名早有所思,但非在山中之炉峰或水中之镜水。 人弃家鸡怜野鹜,天容越士到南关。 人们丢弃了家中饲养的家鸡,却怜惜田野中的野鸭,就像上天让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人才来到南方的关隘一样。 应烦鬼换纱笼字,才有僧看蕊榜还。 需要麻烦鬼神来更换纱笼上的字,才能看到僧人在看花的蕊榜。 千古岱山今著姓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落花 极目纷纷总众芳,纷红骇紫散文章。 照人无复当时艳,作雨翻成别样妆。 偶逐暗尘飘御陌,闲随流水漾银塘。 人间漫说封姨妒,舞破山香有砑光。 译文 在春末夏初,百花凋零之时,我独自一人欣赏着落花。 落花如群芳之众,纷扬飘落,绚烂如同锦绣文章。 昔日的花朵,如今已不再鲜艳夺目,反而给人一种别样的美。 曾经随风飘动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赋得御河新柳色》: 天孙春懒散机丝,挂向章沟缕缕垂。 浅黛依微宜缀绿,柔枝飘袅不胜衣。 殢人掌上千回舞,临本宫中十样眉。 清跸欲来须整态,何如张绪少年时。 逐句解析: 1. 天孙春懒散机丝,挂向章沟缕缕垂。 - 天孙:指天上的神女,这里借代柳树。 - 春懒散机丝:形容柳条像丝线一样柔软下垂。 - 挂向章沟:柳条挂在章沟上。 2. 浅黛依微宜缀绿,柔枝飘袅不胜衣
送唐宜之判凤阳 三月,召来西夷使者。相如赋奇,故云。驿驿逢花,喻使者来往不断。团笔梦,喻翰林院中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家家拗竹备儿骑,喻民间对官员的欢迎和尊重。帝陵秀又添龙护,指帝王之墓更加庄严肃穆。客路清惟有鹤随,表示旅途寂寞,唯有白鹤相伴。 想见凤翔书判日,指希望他能在凤翔任职,为百姓解忧。子瞻不独解吟诗,以自嘲之词,表明自己虽不能解吟诗之道,但能解百姓之忧。 注释: 召来西夷使者。相如赋奇
寿刘景侯方伯八十 胡麻饭美口生烟,才见刘晨溪上旋。 万目齐瞻山宰相,一星方照地神仙。 藩宣有绩身元岳,烹炼无砂骨已玄。 棠作清阴椿作树,人思人见八千年。 注释: 寿:给长者祝寿。 刘景侯:即刘宽,字季良,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汉末名臣,历任司隶校尉、司空等职。公元20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徐州称帝后,以刘宽为丞相,封成侯。公元208年(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在赤壁战败后,又以刘恢为丞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共五十六行,每行七个字。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高秋雁影”:秋天的天空中,大雁的身影在湖面上摇曳,仿佛在水面上留下一串串的倒影。 “漾漾浮浮淡不过”:湖水清澈,倒影中的大雁显得非常清晰,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却显得非常淡化,仿佛只是一片轻飘飘的水汽。 “天光照出字无讹”: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水面上,使得倒影中的大雁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