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蚤已意相关,不在炉峰镜水间。
人弃家鸡怜野鹜,天容越士到南关。
应烦鬼换纱笼字,才有僧看蕊榜还。
千古岱山今著姓,地灵原是欲相攀。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畋。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闻名蚤已意相关,不在炉峰镜水间。
闻其名早有所思,但非在山中之炉峰或水中之镜水。

人弃家鸡怜野鹜,天容越士到南关。
人们丢弃了家中饲养的家鸡,却怜惜田野中的野鸭,就像上天让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人才来到南方的关隘一样。

应烦鬼换纱笼字,才有僧看蕊榜还。
需要麻烦鬼神来更换纱笼上的字,才能看到僧人在看花的蕊榜。

千古岱山今著姓,地灵原是欲相攀。
历史上的泰山(岱山)今天仍然有姓氏,这是因为它的地理环境本来就很有吸引力,就像是想要攀附泰山一样。

赏析:
郑畋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尊重。诗中提到的“炉峰镜水”是指著名的山水名胜,而“家鸡野鹜”则暗指世俗的偏见和功利的眼光。诗人通过对比“家鸡”和“野鹜”,表达了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的珍视和推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用“地灵原是欲相攀”来表达自己对于土地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能够与大地相依相伴的渴望。这种情感既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