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
注释: 骨则有馀,态殊不足。 问之君平,传于五鹿。 译文: 画中人物的骨骼有多余的部分,形态却不足。 向君平询问,又传到五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石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石刻艺术的赞美之情。首句“骨则有馀,态殊不足”是对石刻画的整体评价,认为其骨骼有多余的部分,形态则显得不足。第二句“问之君平,传于五鹿”则是在询问石刻的出处,以及它所流传的地方。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
【解析】 题干要求对“虞姬庙联”进行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虞姬庙联”,这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具体的赏析。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说的是虞姬庙现在还在供奉着虞姬,而东汉时已经没有人再祭祀高皇后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虞姬庙还在祭祀虞姬
【注释】 祝:祝福。寰瀛:天地之间,即天下。其五:第五首。黝然以黑,蟠然以憨。黝然:黑色。蟠然:憨厚。似随鱼网,出于江潭:像随着渔网,从江里出来一样。化书谭峭,想当盘桓:化书是说书信,谭峭是唐代诗人。想:当作。盘桓:徘徊,停留。烦子再往,敬问平安:请你再次前往,恭敬地问一声安好。 【赏析】 这是一首托人问候的诗。开头两句“画石为祝寰瀛 其五”是说自己画了一块石头作为信物,寄托着祝愿
【注释】 画石为祝寰瀛 其三:以画石来祝福天下。寰瀛:指天地。 人痴多肉,石狡去骨:人痴,指人痴迷于物欲。 山灵世情,与汨俱没:山神的精灵和世俗的情感,一起消逝了。汨,水名,此处借指江水。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人们痴迷于物欲,像肉一样肥腻;而大自然的神祇却像石头一样,没有一点脂粉气(“石狡”句)。最后两句写山神和世俗的情感一同消失在江水之中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的厌恶
【注释】: 静而有文,可不与语。 译文: 画石为祝,祝寰瀛(天地)的安定、安宁。 静而有文,可与人交谈。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赞其才。“祝”就是祝愿的意思;“寰瀛”,指天下、天地之间的意思。“静而”即宁静。“有文”,即富有文采。“可与语”,可以和他交谈,也就是可以与他对话。全诗的意思是说,我虽然是一个无名的小卒,但却有一颗充满智慧和才华的心,我可以像他一样去谈天说地,去交流思想,去讨论问题…
注释: 结:凝聚、结合。地脉:大地的脉络,引申为土地。奋:奋发向上,这里指人的精神振奋。星精:星辰的光芒。观其岳岳,有若文人:观察它的山势高耸,就像有学识的文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山的七言诗,通过咏叹山川的气势,抒发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首联“结为地脉,奋为星精”两句是说大地与天空紧密相连,大地孕育了星辰,而星辰则照亮了大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颔联“观其岳岳
【释义】 画石为祝,祝愿寰瀛。在百尺楼上,有时拜谢它。 【注释】 居:住。百尺楼:高大的楼阁。 其六:这是第六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以“居百尺楼”为题的五言古诗,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所吟之诗。诗的大意是:住在百尺高楼之上,有时会拜谢山中石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恋。 “画石为祝”,意思是把石头当作神来崇拜、祝福。“居百尺楼,或拜其下”,意思是居住在百尺楼上
【注释】 比类连徒:以石头为榜样。连,接连;徒,同类;岸岸,形容石棱分明。 【赏析】 “画石为祝寰瀛”,诗人把石头作为自己理想中的楷模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未来的憧憬。 “其四”二字,点明此诗为组诗《画石》的第四首。 “比类连徒,棱棱岸岸。”诗人把石头作为自己理想中的楷模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石的外形来寄托诗人的情感
画石为祝寰瀛 其八 善舞多窍,强骨能飞。 注释: “善舞”形容人灵活、善于运动;“多窍”指石头上有很多孔洞;“强骨”指石头质地坚硬;“能飞”指石头的形态奇特,像飞鸟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画石的形状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善舞多窍”形象地描绘了画石的形状,如同一位优美的舞蹈家在轻盈地旋转跳跃。第二句“强骨能飞”则进一步赞美画石的坚韧与力量
【注释】 画石:用石头刻画。祝寰瀛:祝愿天地间没有战争,永远太平。 其七:指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赏析】 《画石为祝寰瀛 其七》是一首描绘诗人理想境界的诗作。此诗以神话传说“熊经鸟申”作为寓意,表现了作者向往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