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山居秋暝》。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山水(第一段):云山叠叠树高低,景色苍茫望欲迷。 注释: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风景画面。"云山叠叠"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被云雾缭绕,显得层次分明;"树高低"则是指树木参差不齐,高低错落。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要迷失其中。 2. 译文: 云山层层叠叠,树木高低不一,景色苍茫而让人望而生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雪》,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朔风吹雪满林端,顷刻青山变玉山。” - 注释:朔风(北方的寒风):指寒冷的北风。 -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的雪景图。“朔风吹雪”,意味着北风凛冽,吹起了漫天飞雪。“满林端”说明雪覆盖了树木的顶端。接着“顷刻青山变玉山”,用比喻手法,将原本翠绿的山丘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洁白如玉的山峰,展现了冬天雪的神奇力量。 第二句
诗句释义:在江边的村落,与你离别后,我独自回到这里。 译文: 九载的辛勤劳作,如今终于可以抚循江村,你的名声从此震动朝中。东吴的事务繁多需要你这样贤明的官员,北阙之中咨询老臣的意见,用你的智慧和经验来治理国家。耕田种地的人们看到百姓能够安业乐业,弦歌唱出,希望风俗回归淳朴。在耒阳这个地方,怎么能满足你像庞统那样的才能呢?你将被提拔重用,如同沐浴在皇帝恩泽之中。 赏析:
【注释】 罗翰:即王翰,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撰:撰写。归省:回京城述职。三年:指唐玄宗开元三年(715),作者任中书舍人期间在史馆任职已满三年。史馆:唐代翰林院,皇帝的顾问机构。迁官:调职。千里:指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亲闱:对父母的尊称。予告:指退休。暂辞:暂时告别。承恩:受恩。日边:皇宫。春酒:美酒。斑衣:古代官吏的礼服。侃侃:形容说话直爽。怀直道:保持正直的品格。会将:一定把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题为《送曲阜孔大尹》,全诗如下: 令尹才华迥出群,乌纱银带荷君恩。 应知圣泽同天地,致使馀波及子孙。 学道可能忘祖训,推仁先欲庇同根。 公恂进士如相过,好说深居远俗喧。 注释: 1. 令尹才华迥出群:指孔大尹(孔子后代)的才华非凡,远超常人。 2. 乌纱银带荷君恩:孔大尹因受皇帝恩赐,头戴乌纱帽,身披银带。 3. 应知圣泽同天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如下: 与君兄弟意绸缪,不惜离筵重劝酬。注释:与你如同兄弟一般情意深厚,舍不得在离别宴席上再次举杯畅饮。 红叶马前牵别恨,白云江上动乡愁。注释:离别时马前的树叶随风飘落,触动了我对你的思念;江上的白云也似乎在诉说着我对家乡的思念。 舟移剑水腥风远,春到闽山瘴雨收。注释:随着船只缓缓驶向远方,剑溪的水波被风吹拂着散发出腥气;春天来到了闽地的群山之间
【注释】 桐乡二尹:指唐代名臣李吉甫,曾任中书舍人、御史大夫等职,后因事贬谪为杭州刺史。西昌:今四川昌县,唐时称为西昌县,属剑南道。 居官有政声:在任上很有政绩。 农乐:农民快乐。劳劝相:互相鼓励,互相勉励。 陶成:陶冶成就,这里指培养人才。 奏最:上奏报闻皇帝。奏,通"奏"。 九重:指宫廷,皇宫。光:荣耀,光彩。 归装:回家准备行装。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去路:回家之路。 悬想:设想。 秋正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信州南去近乡山”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信州是地名,南去则指向南方向,近乡山暗示着家乡离此不远。关键词为“乡山”。 2. “便道争看衣锦还” - 这里的“便道”可能是指前往信州(今江西上饶)的路上,而“衣锦还”则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返回故乡的情景。关键词为“衣锦还”,描绘了一个富足归来的形象。 3. “莲幕得贤资画诺”
诗句原文: 拂袖长歌入富春,沧江深处独垂纶。 短蓑不换轩裳贵,千载高风有几人。 译文与注释: 商辂在《桐江独钓图》中表达了自己对名利淡泊、追求高洁人格的志向。“拂袖长歌入富春”描绘了诗人带着豪情壮志,步入充满生机的富春江畔的场景。“沧江深处独垂纶”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独自在江边垂钓,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短蓑不换轩裳贵”,意指诗人即使身披简陋的蓑衣,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高洁品格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春山巃嵷净如扫,杨柳依依春正好。 - 春山(形容山色清新如新扫过的一般) - 巃嵷:形容山的雄伟壮观。 - 杨柳依依:形容春天的景象,杨柳轻轻摇曳,显得生机盎然。 - 春正好:春天的气息和景色都很美好。 译文:春日的山水景色清新而壮观,杨柳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2. 山头不断飞白云,山下时闻叫黄鸟。 - 飞白云:形容云朵在山间飘动。 - 黄鸟:常指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