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诗句注释: - 烟冷暮江滨:暮色中的江边,烟霭渐冷,景色显得格外清冷。 - 高歌散诞身:在江边高声歌唱,放声欢笑,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 移舟过蓼岸:把船移到了蓼花盛开的岸边。蓼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花呈紫色或白色,通常在春季盛开。 - 待月正丝纶:期待着月亮升起的时刻,准备开始新一轮的钓鱼。"丝纶"指的是钓竿,这里比喻为等待和行动的准备。 - 亦与樵翁约
【注释】 浩:大。照:照耀。胆:指鱼胆。小君山:在今江苏宜兴县东北。玉蟾:月亮。荷露:荷叶上的水珠,即露水。翠烟:青烟。拨剌(bólǎ):鱼受惊的样子。 【赏析】 《渔父》为词牌名,又名《渔父慢》《渔父喜春来》。此词描写江南早秋的景色,以及作者在寒溪边观月、听水声时的心情和感受,表现了一种孤寂落寞的情怀。全词写景抒情相结合,用笔细腻,情韵悠长,富有意境美。 上片写月夜观景,下片写月夜听水声
注释: - 渔父歌二:指唐代诗人李白的《渔父歌》中的第二首。 - 摆脱尘机:脱离世俗的纷争和烦恼。 - 上钓船:登上渔船。 - 荣辱有流年:荣誉或耻辱像时间一样,会不断流逝。 - 无系绊:没有牵挂或束缚。 - 没愁煎:没有忧愁。 - 须信:应当相信。 - 船中有散仙:船上有如仙境般的人,即隐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夫远离尘嚣,乘坐渔船,享受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情景
. 村寺钟声度远滩,半轮残月落山前。 注释:村庄里的寺庙敲响了钟声,声音穿过遥远的沙滩;天空中只有半轮残破的月亮悬挂在山的前边。 赏析:首句描绘了夜晚宁静祥和的山村景象,钟声穿越沙滩,与远处的山峦相呼应。残月如钩,挂在山前,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 2. 徐徐拨棹却归湾,浪叠朝霞锦绣翻。 注释:缓缓地划着船桨,最终回到了港湾;波浪层层叠加,如同朝霞中的锦绣般绚烂多彩。 赏析
注释:渔夫和渔兄非常高兴,波官赛却坐在江边。他们用椰树的榆荚、勺子、木瘤做的杯子,煮烂了的鲈鱼满满地摆满了桌子。 赏析:这首《渔父引》描写了渔夫和渔兄欢聚一堂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欢乐气氛。诗中的“渔弟渔兄喜到来,波官赛却坐江隈”描绘了渔夫和渔兄的到来,以及他们在江边的愉快聚会;“椰榆杓子木瘤杯,烂煮鲈鱼满案堆”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享用美味佳肴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豪迈气概。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诗句解析: 1.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 “偶”:偶然。 - “芦花深处行”:在芦苇丛生的深处行走。 - “溪光山色”:指的是溪流的光影与周围的山色。 - “晚来晴”:傍晚时分天气变得晴朗。 - “译文”:我偶尔走向那芦苇丛生的深处,看到溪水和山色的美景。 2.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 “渔家”:这里指渔民。 - “开户”:打开门。 - “相迎接”:表示热情接待。
【注释】 偶:偶尔。渔父:捕鱼的老翁。 芦花:芦苇的花,泛指水边景色。 溪光山色:指江流、山峰、树林等自然景色;也泛指南方的水天一色,或指南方的风光景物。 争:竞,争着看。 稚子:幼小的孩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写渔家迎客和小儿观犬吠的情景,来渲染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首句“偶向芦花深处行”,点出时间、地点、人物及行动。“偶”字说明作者偶然而往。“芦花”是水边的芦苇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此诗《渔父》乃屈原所作,以简洁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诗中通过对比屈原与渔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不凝滞于物”,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 注释: - 浪花:指江面上翻滚的波浪。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 快活如侬有几人:表示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到的快乐
【注释】: 1. 渔父:指隐居江湖的隐士,这里代指作者自己。 2. 棹:船桨。一叶舟:一叶小舟。 3. 纶(guān):钓鱼线。茧缕:指蚕丝。 4. 钩:钓鱼用的工具。 5. 渚(zhǔ):水边的小洲地。万顷:形容湖面宽阔无边。 6.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春天里一位渔夫驾着一叶小舟,在湖面上垂钓的生动图景,并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 君山:在洞庭湖中,为一长岛,又名洞庭山。 楚臣: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 苍黄:形容颜色昏暗,此处比喻汨罗江的水色。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一生坎坷不平,屡受打击,最后客死他乡,心情极其抑郁。这首诗通过写渔父的行踪来表达自己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首联写夜钓洞庭湖之月下和朝酒巴陵市,颔联写归隐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