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奭
【注释】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抱山,指竹林环抱着山峰。春亭:春天里观赏美景的小亭子。映水:倒影在水面上。幽兰:香清幽雅的兰花。得地:得到好的环境。虚室:空空的屋子。当风:迎着风。赏析:这是一副写景的对联,上下联都是描写自然景色,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联“修竹抱山”形象描绘了竹林环绕的山峦景象,下联“春亭映水”则展现了春天里的小亭子和清澈的水面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整副对联以竹、亭、山
注释:珊瑚树枝,玳瑁帘扣;赤雁和斑麟都降落,甘露和醴泉一起飞。 赏析:此联用典,以“玉树”比喻高才,又以“珠帘”比喻贤德的妇女,对仗精工。上句“珊瑚”与“玳瑁”均为贵重材料,下句则以“赤雁”与“斑麟”为比,“醴泉”与“甘露”皆指美酒,都是珍奇之物,两联相对,既对仗工整,又富有文采,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诗句解析: 1. 贺彭邦畴60寿联 - 这句描述了对彭邦畴(可能是某人的尊称)庆祝60岁生日的祝贺。"60寿"通常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和祝福。"联"在这里可能是指对联或诗词,这是中国文化中表达祝愿的一种形式。 2. 诗集擅千秋 - "诗集"指的是诗歌集。"擅千秋"意味着这个诗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流传至今,已有很长的时间。 3. 宰相祖风开八百 - "宰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官员
【解析】 “集字联”是谜格之一,谜底为四个字的词语。谜面由两句组成,每句三字,中间以“,”隔开,要求将这四句话作为谜底的四组字。 谜底“临类咸和,取诸无妄;随时观感,咸与同人”。 第一句:“临类咸和”,“临”,靠近,接近;“类”,类似、相似;“咸”,都、全部;“和”,和谐。整句意为:接近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第二句:“取诸无妄”。“取”,取得,获得;“诸”,之于、对于;“无妄”,指不欺骗
【注释】 虚能引和:虚,指虚空。虚中能产生和谐的声音。 静能生悟:静,指安静。静中能产生对事物的深刻领悟。 仰以察古:仰,即仰视或仰望。以,用。以之为标准来观察古人的言行。 俯以观今:俯,即俯视或俯身。以之为标准来观察今人的言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集字联。上联“虚能引和”意在说虚心使人谦虚谨慎。下联“静能生悟”,意思是静下来思考,能获得深刻的认识。上下联皆用四字成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此联是说人只要顺应本性,随心所欲,就能快乐无忧;只要施政行惠,就一定能当好公、卿。“达性任情”与“布政施恩”,前者强调顺其自然,后者则突出为官之道。 【答案】 ①达:通达 ②性:本性 ③任情:任其自然 ④得其欢乐:得到快乐无忧 ⑤布政施恩:施政行惠,即做官要施仁德于民,关心民生疾苦 ⑥拜为公卿:指升官晋爵为大官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通达人性,随心而为
```text 杨柳拂堤塍,追溯前徽,于宋历仁宗两世;桃花遍祠宇,传来美谥,至今合文献三忠。 万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旧,若溯三贤谥典,合将祠额署三忠。 ``` 注释: - 杨柳拂堤塍: 形容景色优美,如同柳树轻拂着河岸上的泥土一样。 - 追溯前徽: 回顾历史,追溯古代的光辉事迹或传统。 - 桃红遍: 形容桃花开得非常美丽,满园都是桃花的颜色。 - 传美谥: 传播好的谥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1) “言不失典术”“行不越矩度”是说说话、办事都不离开法度;“威以怀殊俗,德以化圻民”是指威严来安抚远方的少数民族,仁爱来教化国内的百姓。这两句的意思是:言语行为都符合法度,威恩并济来安抚四方少数民族和国内百姓。 (2) “言不失典术,行不越矩度”一句
【解析】 “鹊笑鸠舞”句中“鹊笑”,比喻喜鹊报喜。“鸠舞”句是说喜鹊欢蹦乱跳,而喜气洋洋的黄莺也不甘示弱地在树间婉转啼叫。两句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但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喜庆、热闹之景,后者则是欢快、和谐之境。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喜气洋洋的黄莺在树间跳跃,而欢蹦乱跳的喜鹊也在枝头欢叫。 “麟子凤雏”句是写凤凰。“麟子”,麒麟之子,即龙的儿子,古人以为瑞物。“凤雏”,指神鸟凤凰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此题为集句联,即把两首七绝的上句和下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四字短语,并作为下联的上半部分。这道题目是一道比较新颖、难度较大的对联题。 第一句“玑镜照临,山河容纳”,上句中,“玑”“容”二字为关键词;下句中,“山河容纳”四个字可理解为“山河被玑镜所映照”,也可理解为“山河被包容”。 第二句“风质洞远,仪止祥华”。上句中,“风质”二字为关键词;下句中,“仪止”二字是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