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圭
【注释】 1. 北墉开处叶森森:北边城墙的缝隙中,叶子郁郁葱葱。 2. 政以多花负赏音:政治上要像葵花一样,多多开花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 3. 小智区区能卫足:小智慧,微不足道的智慧,只能用来保护自己。 4. 孤忠耿耿祗倾心:忠诚正直,始终不渝,只为了忠于国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北墉的向日葵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情感。 首句“北墉开处叶森森”,描述的是北墉的缝隙中
和彦及牡丹时方北趋蓟门情见乎辞 赏析 金代诗人蔡圭所作七言律诗,旧年京国赏春浓,千朵曾开共一丛。好事祗今归北圃,知音谁与醉东风。临觞笑我官程远,赋物输君句法工。却笑燕城花更晚,直应趁得马家红。 这首诗通过描绘旧年京城赏春之盛、百花盛开之景,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官场仕途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怀念之情。最后以赞美燕城之花为结,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
诗句原文 长短亭中竟日忙,解鞍初喜水云乡。 译文注释 在长亭中忙碌了一整天后,刚解下马鞍就欣喜地发现已置身于水云之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繁忙的旅途之后突然找到理想中的宁静之地的场景。首句“长短亭中竟日忙”通过“竟日”二字,传达出作者在旅途中度过了漫长的时间。紧接着,“解鞍初喜水云乡”,描述了作者在经过长时间劳累之后,终于能够放松身心,享受那如画的水云之乡。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1. 闾山尽处十三山:指从闾山的尽头开始,一直数到第十三座山为止。 2. 溪曲人家画幅间:在溪流曲折的地方,有人家像画一样美丽。 3. 何日秋风半篙水:什么时候才能让秋风带来半篙深的水? 4. 小舟容我一蓑闲:让我的小舟在秋天的风中,悠闲地漂浮。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乡村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
【注释】 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名迹:名声和事迹。成书:写成书。未免:难免被指责。道 家齐物我:道家主张的“无为”和“无名”,“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是强调万物平等、统一的观点。齐物我,指万物平等、统一。岂容同传著韩非: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他的思想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因此不能同时记载在书中。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载的看法。他认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照水疏林万木苍:水面上,稀疏的树林倒映在水中,树木显得苍翠欲滴。 - 迎轩爽气一襟凉:站在窗户前,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感到一阵阵凉意。 - 有时独听溪舂坐:有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溪边,聆听着溪水的潺潺之声。 - 无事方惊昼景长:在无事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白天的时光过得如此之快。 - 云薄西山聊隐见:云层渐渐散去,西山开始显现出来,给人一种隐逸的感觉。 -
注释:春天到来,酒瓮里的美酒也开了,门前的春风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衣服。花红艳艳的,向阳盛开,燕子也飞舞起来。山阴没有辨清王羲之的集子,沂上就跟随孔子的弟子点也回去。节物让人震惊,突然这样,却因此知道观察自然可以认识天机 赏析: 此诗为作者和曹景萧暮春即事所作。首联写景,以“春色”、“门外”、“衣”三个词写出了春天的到来,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注释:刚到洛阳城中,看到水北的酴醾花已经半开了,长长的枝条有十丈长。 春风细细地照顾着像我这样的羁旅之人,让我在窗前闻到了六天的香气。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初到洛阳时写的诗。诗人描绘了自己初到洛阳时看到的酴醾花开得正盛的景象。酴醾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其香气浓郁,能够持久。此诗通过写酴醾花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春风如何照顾他这样的羁旅之人
这首诗是诗人登陶唐山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山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岭外高槐驿路长”,诗人描绘了岭外的高槐和长长的驿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高槐”指的是高大的槐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驿路长”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第二句“岭头萧寺俯朝阳”,诗人转向岭头上的萧寺,俯瞰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到广河 清漳节物似清江,不复莼鲈梦故乡。 历下果能留太白,镜湖端是属知章。 身随客路常岑寂,心与沙鸥共渺茫。 尚困马蹄三百里,小舟聊与过沧浪。 注释: 1. 清漳节物似清江:指清漳河水的节物如江河一样清澄。 2. 不复莼鲈梦故乡:指不再像以前一样思念家乡。 3. 历下果能留太白:指在济南历下的这个地方能留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4. 镜湖端是属知章:指镜湖这个地方就像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