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尽处十三山,溪曲人家画幅间。
何日秋风半篙水,小舟容我一蓑闲。
注释:
- 闾山尽处十三山:指从闾山的尽头开始,一直数到第十三座山为止。
- 溪曲人家画幅间:在溪流曲折的地方,有人家像画一样美丽。
- 何日秋风半篙水:什么时候才能让秋风带来半篙深的水?
- 小舟容我一蓑闲:让我的小舟在秋天的风中,悠闲地漂浮。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乡村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闾山尽处十三山,溪曲人家画幅间。
何日秋风半篙水,小舟容我一蓑闲。
注释:
保德军中秋 定羌城下河南流,定羌城上三层楼。 使君置酒劳行役,今夕何夕当中秋。 孤烟落日明天末,汹涌碧云俄暮合。 惺惺骑马雨中归,造物戏人无乃虐。 紞如戍鼓方三更,梦回一室还虚明。 出门惊笑遽如许,浮云四卷秋天清。 谁家高会搴珠箔,笑语声从云外落。 倦客明朝又短亭,行人何似居人乐。 【注释】: 保德军:古地名。 河南流:黄河的南岸流。 三层楼:即三层高的楼台。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中秋
诗句解释及翻译 我家北潭边,溪流卧衡门。 - 我家:指作者自己的住所。 - 北潭边:位于作者住所的北面,靠近一个池塘的地方。 - 溪流:指的是小河或溪水。 - 卧:静止不动的样子。 - 衡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即在门上方悬挂一根横木作为门楣,因此被称为衡门。 俗客自不来,好客时开尊。 - 俗客:指不受欢迎的客人。 - 好客:形容主人热情好客。 - 时开尊:随时打开酒杯招待客人。
【注】《感寓》:感怀之意。 九官:指汉代的三公九卿,是朝廷的主要官员。世人:指世俗之人。制作归一夔:意思是说国家的制度和法制,都是统一的。夔,即夔门,是四川重庆的一座著名古桥。达乐不达礼:《论语·子路》:“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达意为懂得,乐意为快乐,不达意为不懂。这里意谓达于乐而不知礼。汉儒言足嗤:意谓汉朝的儒生的话不值得一提。古人寓意耳:意谓古人有寄托在文字上的意思。结髦持锻锤
【诗句释义】 荷香如沉水:荷花的香气好像沉在水底一样,清新而深沉。 新荷翠参差,十亩藏漪澜:新长出的荷叶青翠相间,一塘水面上飘着涟漪。 临风倚云盖,过雨惊珠盘:我站在风中,靠在云朵般的荷叶上,雨水打来时,仿佛是珍珠滚动。 夕阳香四来,坐我西阑干: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我坐在西边的栏杆上。 三径未论菊,九畹空羞兰:菊花还没有盛开,兰花已经凋零,无法比拟。 聊分海南珍,炷之古博山
注释: 邻屋如江村:邻居的房屋像江河旁的村庄。 斜川一壶玉,川东三四家:斜倚在山边的清泉,如同一壶美玉般清澈透明,而川江之东有三四户人家,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篱落半流水,茁茁青蒲芽:篱笆间长满半开的荷花,青青嫩叶刚刚冒出水面。 我为水边游,月魄舒晴华:我仿佛是一条鱼在水中游走,月光照亮了晴朗的天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情。 隔篱见灯火,儿语时纷挐:隔着篱笆看到人家的灯火,不时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注释】戎昱,唐代诗人,字仲文。这首诗写他看到友人的家贫而生活清苦,却仍然保持高尚节操的故事后写的一首五律。“心驰倚门望”一句,点出了作者的心境,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慕之情。 【赏析】 读戎昱诗有作二首 其二 来时西郊林,木末秋未老。 借箸数归日,乃复见冬杪。 心驰倚门望,望我绵绵道。 惭愧戎子诗,在家贫亦好。 戎昱(744—809)唐末诗人。字仲文,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曾官监察御史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竹、水为题材,通过描绘风竹声和流水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风竹如水声 译文:风吹竹子的声音如同流水般清脆。 2. 好竹风淅淅,流水声泠泠 译文:优美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细碎的声音,流水声轻柔悠扬。 3. 吾庐兼有此,要是佳友生 注释:我的住处竟然拥有如此美景,真是有幸遇到你这样的朋友啊。 4. 北窗午梦断,冷簟无飞蝇 译文
读史 夏氏不无衅,作孽生妖龙。 苍姬丁衰期,玄鼋游后宫。 天心未悔祸,坠此文武功。 檿弧漏天网,哲妇䲭袅同。 狂童一何愚,巧言惟尔从。 殷鉴不云远,覆车还蹈踪。 坐令周南诗,悲入黍离风。 君看后庭曲,曾笑骊山烽。 译文: 夏朝的先祖并没有多少罪过,却因此种下了祸根,诞生了妖龙。 到了苍姬的时期,国运开始衰落,而玄鼋却在后宫游弋。 上天的心还未后悔所造成的灾难,导致了这文武功的失败。
医巫闾 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祖龙力驱不肯去,至今鞭血馀殷红。 崩崖暗谷森云树,萧寺门横入山路。 谁道营丘笔有神,只得峰峦两三处。 我方万里来天涯,坡陁缭绕昏风沙。 直教眼界增明秀,好在岚光日夕佳。 封龙山边生处乐,此山之间亦不恶。 他年南北两生涯,不妨世有扬州鹤。 译文: 1. 幽州的北镇地势高而且雄伟,耸立在天空的东方。 2. 祖龙力驱不肯离去,至今鞭打留下的鲜血还鲜红殷红。
注释:画眉曲七首,其中第四首:新翻的十样图,是西巡故事的出处。请你把成都的故事,摆放在华堂上展示出来,询问这些图画能否像人一样解语呢? 赏析: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成都武侯祠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全诗四句。这首诗通过对武侯祠内画像的描绘和赞颂,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画手新翻十样图”,说的是画工新绘了十幅图。这十幅画,是表现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一生功业和品德的。诸葛亮字孔明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西风绝境抚孤松” - 描述了一种孤高的、坚韧不拔的景象。西风吹过,似乎触及了远方的绝境,而那孤立的松树在风中显得更加挺拔。 - 注释:西风 - 指秋风,代表季节;绝境 - 指遥远的或难以到达的地方;抚 - 触摸;孤松 - 单独一棵树; - 赏析:这句诗通过秋风的描绘
【注释】 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名迹:名声和事迹。成书:写成书。未免:难免被指责。道 家齐物我:道家主张的“无为”和“无名”,“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是强调万物平等、统一的观点。齐物我,指万物平等、统一。岂容同传著韩非: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他的思想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因此不能同时记载在书中。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载的看法。他认为
【注释】 1. 北墉开处叶森森:北边城墙的缝隙中,叶子郁郁葱葱。 2. 政以多花负赏音:政治上要像葵花一样,多多开花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 3. 小智区区能卫足:小智慧,微不足道的智慧,只能用来保护自己。 4. 孤忠耿耿祗倾心:忠诚正直,始终不渝,只为了忠于国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北墉的向日葵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情感。 首句“北墉开处叶森森”,描述的是北墉的缝隙中
暮春 陌上歌声枕上听,秋千梧影两亭亭。 春风三月正花好,晓日一竿初酒醒。 注释: 1. 暮春:指晚春时期。 2. 陌上歌声枕上听:在田间小路上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在夜晚的枕头上听着。 3. 秋千:一种儿童游戏的工具,用两根绳子系住身体悬挂在空中。 4. 梧(wú)影:梧桐树的影子。 5.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6. 春风三月正花好:春天的风和三月的花都非常美好。 7. 晓日一竿初酒醒
注释:一整天都在阅读,快乐得没有多余的时间,古人的精妙处不欺骗我。 胸中已经积累了五千卷书籍,但我还没到汉家的城旦书库去过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即事”这一主题,表达了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人通过对一天阅读的描绘,展现了他丰富的学识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即使到了汉家城旦书库也仍然需要不断学习的决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
【注释】 款段:骑马。乘凉未五更:天还没亮的时候。徐河:地名,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十里雾中行:迷蒙的雾气中走了十里。前村烟树:前面村庄里的树木。鸡犬声:鸡和狗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闻。首句说天没亮就骑着马去乘凉,足见天气很热;次句写走在路上时,雾气迷漫,视线不清;第三句写远处的村庄里,树木苍翠,炊烟袅袅,但看不见人;末句写听到鸡犬相闻的声音,才知已到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