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高槐驿路长,岭头萧寺俯朝阳。
定知绝顶有佳处,聊与瘦藤寻上方。
千里好风随野色,一轩空翠聚山光。
道人底是怜行役,不惜禅床坐午凉。

这首诗是诗人登陶唐山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山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岭外高槐驿路长”,诗人描绘了岭外的高槐和长长的驿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高槐”指的是高大的槐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驿路长”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第二句“岭头萧寺俯朝阳”,诗人转向岭头上的萧寺,俯瞰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第三句“定知绝顶有佳处,聊与瘦藤寻上方”,诗人在心中已经预料到山顶必有一处美景,于是决定沿着瘦藤攀登,去寻找那片未知的美景。这里运用了“定知”和“聊与”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决心。

第四句“千里好风随野色,一轩空翠聚山光”,诗人继续描绘山间的美景。这里的“千里好风”指遥远的清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豁达;“野色”和“山光”则分别指山间的景色和光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五句“道人底是怜行役,不惜禅床坐午凉”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道人的看法。他认为道人不应该因为怜悯行人而放弃修行,应该利用午休的时间修炼自己的内心。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修道的人,“怜行役”表示同情行人的劳顿,“禅床”是指打坐修行的地方,而“午凉”则表示中午的凉爽时光。

本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体现了对修行和内心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