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璛
诗中描绘了唐人作为丞相,应当享受万羊之食。然而,他们不知辛苦的辛酸,仅仅满足于充饥肠。接着,诗人表达了今天天下宰治的圣明和对公孙俭的讽刺,以及布被意何长的疑问。接下来,将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析 1. 唐人作丞相,分当食万羊。(唐人担任丞相,本应享有万羊之食的特权。) 2. 不知苦辛者,但取充饥肠。(那些不知道辛劳的人,只求填饱肚子。) 3. 只今天下宰,圣明登俊良
【注释】 高氏:即高适,曾因官至宰相而被封为宋国公。景德: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56—760)。御戎:统率军队。渡河:指渡过黄河。王:指唐玄宗。曷不吟一诗:为什么不吟一首诗。逮:及,到。后世:后来的子孙。富有作:有很多作品。共维:共同维护。圣母:皇帝的母亲。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1086—1093)。国破家亡:国家被灭,家产被毁。出古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将嫁其女于虞而为之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中找出可以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此题要求分析诗句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注意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芒芒九土大,赫赫初日临”,意思是辽阔的九个州郡大地,伟大的太阳刚刚降临。“芒芒”指广阔无边的样子;“赫赫”是盛大光明之意。这里写出了国土之广大。“初日临”,即初升的太阳
次马唐卿与高参政八诗冗官固当汰,一手挥万蝇。 群类虽难除,臭腐宁久凭。 致治固有要,必去世所憎。 彼物无已害,天民本蒸蒸。 【注释】 ①冗官:多余的官员。 ②挥:挥手,这里指罢官、罢职。 ③群类:泛指百官。 ④臭腐:腐烂变质的东西。 ⑤世:世人,指朝廷。 ⑥蒸蒸:蓬勃兴旺。 【赏析】 此篇以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首句“冗官固当汰”
【注释】 良苗:好的庄稼。蟊:害虫,害人害物的虫子。五行:指《周易》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周家:指西周。先九畴:指《礼记》中“以九族为本”的思想。清风:比喻正直的品格或高洁的节操。 【译文】 民众好比好庄稼,怎么忍心吃它害虫? 贪官污吏侵吞民财,不罢休不肯收手。 汉人信奉五行说,周朝讲究九种德行。 官员如果正直无私,将留传万古清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评
次马唐卿与高参政八诗编氓召往役,破产纳宫中。吁嗟不均患,兼并遂成风。义米可救弊,上下当齐同。譬如山有林,众木成其丛。 注释:编氓,指贫苦无依的平民。召往役,被征召去服役。纳宫中,交纳国库作为贡赋。不均患,贫富悬殊造成的社会问题。兼并,指土地兼并。义米,指救济穷人的米粮。上下,指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譬如山有林,以树木茂盛比喻森林。山间树木众多,互相依存。 赏析
【诗句释义】 赋圆荷分韵得细字:在《赋得秋日》中,“细雨鱼儿”的“细”,是形容雨丝之细小。此处以“细”字起韵,则应与“细雨”相关。而“细雨”又可联想到“细雨鱼儿”,故此处“细”字当为对“细雨鱼儿”的借代。 幽人岂无衣,遇物思芰制:幽人在野外,没有衣服穿,见到荷叶便想到了制作衣物的方法。 甘脆相本根,帖妥谁点缀:荷叶的果实甘甜脆嫩,是它的本根,但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将其采摘下来。 池光展更开
【注释】 小年:未成年,少年时期。 赫日:烈日。 炎官:古代掌火的官员。 一凉:指夏天过去。 夷狄:这里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生命周期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柳树不同时期的描绘,展现了其从幼小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以及夏日炎热时被焦灼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联:“小年不畏暑
菁莪正乐育,泮水涵至清。 自公勖多士,非时无所争。 垂帘昼闲寂,岂无读书声。 口耳四寸间,慎思辨宜明。 注释: 菁莪:指《诗经·周南·关雎》中的“菁莪”一章,是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诗歌。 勖:勉励。 垂帘:挂起帘子。 慎思:谨慎地思考。 译文: 菁莪正快乐地培育着, 泮水涵着最清澈的水。 自从你激励众多学子, 他们不会因时间而产生争执。 垂帘昼闲寂,岂无读书声? 口中与耳朵之间的四寸空间,
【注释】粳糯:粳米和糯米。三百万:数量词,指粳、糯的数量。连樯(qiáng):形容船只很多。发南溟:航行于南方大海。给浩穰:给百姓带来充足的粮食。来音:指朝廷传来的诏令或书信。倾耳听:仔细听。蒋漕:即蒋诩,东汉时期的名士。风旗:比喻显赫的地位,这里指高官显贵的仪仗。 译文:一船一船满载着稻米和糯米,沿着南方的大海航行。每年从北方调运粮食,都是成千上万,足够老百姓吃用。朝廷的旨意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