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璛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这首诗。 题李飞卿所藏郑子实竹石: - 题:即“题”下的内容。 - 李飞卿:唐朝诗人,名字“李”姓和“飞卿”是他的字。 - 郑子实:唐朝画家,名“郑”和“子实”,这是其人名。 - 此诗是李飞卿收藏有郑子实的竹石图。 我们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1. 归来乎山中,荆薪煮白石。 - “归来乎山中”:诗人回到了山中,可能意味着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 “荆薪煮白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诗句的妙处. 题干:题丁生所藏钱舜举山水。 译文:溪水寒冷没有鱼游动,扁舟小得像木屐.世人都随波逐流,更不用用船桨划水.画上山中人憩息松下石,我独自在松林下徘徊. 赏析:此诗为题画诗,描绘了一位渔父在寒溪泊舟独处的情状
山药歌 绿薜紫藤缃色子,种玉绵延春透髓。 晴虹岁晚寒不起,托命长镵山谷里。 小隐墙东整药栏,斸土政得才槃槃。 服食相传养生诀,茂陵刘郎和露啜。 注释: 1. 绿薜(biè):一种藤本植物,叶子青翠。 2. 紫藤:一种藤本植物。 3. 缃色子:形容色彩斑斓的种子。 4. 种玉绵延:比喻山药像宝玉一样珍贵。 5. 春透髓:指春天的气息渗透到骨髓里。 6. 晴虹:晴朗的天空中出现的美丽彩虹。 7.
【注释】 1.海峰:僧名。2.白云生海上山:意谓白云飘浮于海上,从远处看,仿佛是山上的白云。3.发心住:佛教语。发心是出家前的誓愿,住指修行。4.龙藏:佛教语。指龙王所住的宫殿。5.人间:世间。6.华严宗:唐代宗密所创,以《华严经》为依据而建立的教派。7.发心住、一时龙藏:都是指修行者发心住在深山修行,而当时世间充满了佛光,如同龙宫一般,充满祥瑞之气。8.尘寰:尘世。9.华严:即《华严经》。10
注释: 题荆公诗后上有甓社文房印乃吾祖遗书散落者十馀年前子中弟得之书来相报今不能共观聊书其后。忆子书来说买书,印章惊认劫灰馀。松风小牖秋如梦,淡墨疏行泪满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看到王安石的诗句后所写。王安石的《元日》中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句子。而王安石自己却有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新的桃木板子,用黄纸书写吉祥话
【注释】 离京口二首:作者在镇江时写的一组诗,共二首。 十舍官河接夜航,却怜归去是他乡。 骨肉无多来送别,半生犹为一穷忙。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01年(唐武宗会昌六年)作者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刺史期间。“十舍”指十间房舍,诗人在此有家室之累。 前两句写景。“官河”即运河的上游。“夜航”,指夜间航行,暗喻诗人在官场的奔波。“他乡”,指远离家乡、客居异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居住在江边
野翁依约事春农,试手閒门种两松。 门外行人踏残雪,肩舆小驻见茅峰。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在金沙道上,一位老翁正在春季耕作,他尝试着在空闲的时间在门前种下了两棵松树。 - 译文:春天,在金沙道旁,有一位老者在农闲时节种植了两棵松树。 - 赏析:此首诗通过对春天农忙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深深的热爱和尊重
诗句: 吴中粳稻甲天下,我种薄田当水涯。 翻译: 吴中的粳稻品质冠绝全国,但我所耕种的田地狭小,仅能容纳我的百亩之田。 注释: 1. “吴中粳稻甲天下”:描述了吴中地区粳稻的品质卓越,是全国之最,突出了当地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2. “其”指代上文提及的“吴中粳稻”,表明作者自谦地将成就归于更广阔的群体或自然。3. “我种薄田当水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土地面积有限的无奈,暗示着生计的艰辛与局限
【题小米云山】 分流冈下石门湾,日日白云如此山。 薄暮米坟松枥暗,扶筇曾与一僧还。 注释: 分流:指分流口,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冈下:山脚下。石门湾:地名。在河南淅川县西南。日日:天天。 薄暮:傍晚。米坟:山名,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为武当山脉的东延支脉,因山上有米家庄而得名。松枥:松树和柏树。枥:马槽。 扶筇:扶杖。筇,竹制的手杖。曾:曾经,过去。一僧还:一个僧人回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夜晚偶然看到的景象,他看到石门小坞的五州南,二父(即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座和鞋印,以及租户们正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同时,墓人雨过之后在扫松蚕,这个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以下是逐句翻译: 夜凉偶题寄子中弟 其三: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偶遇了一幅画面,那是位于石门小坞的五州南地区。 石门小坞五州南: 石门小坞位于五州南,是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景色。 二父遗基履见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