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熟悉诗歌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解答时要抓住诗中重点词语,如“瑞鹤仙”是词牌名;第一句中的“携来”“一片石”等是交代携带的物;第二句中的“江上三山无色”是描写园景;第三句中的“看联翩”是指看到一群鹓雏鸟。第四句中的“问何人”指询问什么人?第五句中的“身是东吴倦客”,意为自己是东吴的游子。第六句中的“梅福门前”指梁鸿和梅福曾相识
瑞鹤仙 四山沈绀碧。剩一带郊原,水田萦白。斜阳弄寒色,映髯龙葱茜,翠屏凝立。凌霜旧质,更新长、青条几尺。记曾听、万马归来,吹彻一枝风笛。 堪忆。徂徕移种,岱亩敷荣,几成今昔,枝柯自惜。苍烟淡,袅晴日。料千年相待,云深鹤老,已是多时化珀。尽人间、万木凋零,岁寒未识。 【注释】: 四山:指四面环绕的山。绀碧:深青的颜色。绀是青的一种,这里指深青色的山。 剩:还剩下。 带:环绕。 郊原:郊外的原野。
瑞鹤仙 问泉台俊杰。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归来便华发。 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苍松叠雪。是樵斤、留馀枝叶。 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 伤别。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阴风凄切。孤眠处。尽呜咽。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 译文注释: 《瑞鹤仙·问泉台俊杰》是宋代词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泉水起兴,借泉水的源远流长和古迹的历久弥坚
【解析】 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作者游杭州之时,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词以“瓦砚”为题,上片写瓦砚的制作,下片写瓦砚所承载的历史和传说。全词用典多而不晦涩,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深远。 上阕起笔三句写瓦砚之形与质。“嶙峋黄玉璞”,形容其质如黄玉,又言其形似石璞,意谓其质地坚硬如黄玉,外形古朴无华(或“玲珑”)。“化陶泓光怪”,意谓经过匠人精心雕琢,便成了有光泽的陶器
瑞鹤仙·题遐庵梦忆图 彩云容易坠。自吹断秦箫,凤楼空闭。红尘换流水。话归来、炎海岭梅芬齿。昙春一例。负几许、鸳盟艳绮。 判今生付与,浮家多辨,看山清泪。犹忆新州歌版,误唤笼鹦,玉人谁是。灵芜绕袂。馀香绾、绛绡底。甚眉痕缥缈,佳期钿盒,难返鸿都旧事。对幽窗、重剔银釭,恨盈蠹纸。 注释: - 彩云容易坠:美丽的彩云很容易坠落。 - 自吹断秦箫,凤楼空闭:自己吹断了秦朝的箫,凤楼已经空无一人。
【解析】 本词写上元节的热闹景象以及作者所见到的美景。 上片,起三句追忆昔日游历后苑之盛况。“昔游”,指上元节时与好友康伯可同游上元节的热闹场面。“天月圆,人间月半”,天上月亮圆满无缺,而人间则残半月。这两句化用唐人孟浩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名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意谓天地是世间万物的暂时栖息之所,光阴则是一代又一代的过客。诗人将天上的明月与地上的残月相提并论
瑞鹤仙·邹程村母夫人寿 千金今夜直。羡阿母白发,珠袍一色。称觞蓬阆侧。 有南路豪家,东朝贵客。华驺列戟,向尊前、箜篌醉擘。 倩何人、笑问君家,家本难忘易识。 犹忆。曾陪董相,闲过邹阳,读书骑射。贤哉湛母,截剃亲为置食。 看怀清台畔,夫人城上,无论功名赫奕。只膝前、有子谈天,生儿亦得。 注释与赏析: 1. 千金今夜直:千金今晚在这里指代的是作者的夫人(即邹程村母),她今晚可以随意享受荣华富贵。 2
近人惟有月。算高楼天远,和他谁说。登临倦游睫。黯苍波落日,断崖重叠。魂销梦怯。旧家心、逡巡去蝶。 把从来故国平居,付与候蛩吟彻。 亲切。尊前有分,美景良辰,未应虚设。风流易歇。海边讯,暗尘咽。 但高寒不改,年年宫殿,多少兴亡坐阅。甚人间、只道佳期,怕成怨别。 注释:只有明月陪伴着我,我独自登楼远望。想象着远方的高楼,天遥地远,又有谁能和我诉说呢?我登上高楼眺望,感到十分疲倦。
诗句输出: 暗尘惊转烛。送华堂归客,春波如曲。笙箫咽寒玉。 译文输出: 暗尘惊动了蜡烛,送走了华丽的大厅中归来的客人,春水宛如一曲悠长的旋律。笙箫声声,仿佛在寒冷的玉石上回荡。 关键词注释: 1. 暗尘:指昏暗的灰尘,暗示环境的不明朗或混乱。 2. 惊转烛:突然之间,烛光被暗尘惊动。 3. 华堂:华丽的大厅,通常指富贵人家或者重要场合的场所。 4. 春波如曲:春天的水面如同一曲悠长的乐章
瑞鹤仙·辛亥五月晦,感旧园拜张砚秋生日,呈梁节老 江城吹玉断。问春明旧事,梦痕深浅。西州又开馆。 想羊昙归后,泪扉寻遍。荷衣未换。把天上、良辰教看。 只金仙、不管人间,剩与酒杯消遣。 应见。流莺故在,断雨疏烟,岁华凄怨。流尘漫转。画屏外,烛光短。 待黄昏饮散,阑干一霎,路比蓬山更远。正夜廊、无月沉沉,谢家别院。 注释: 【江城】:这里泛指京城。江城:京城。 【吹玉】:指吹奏的乐曲如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