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注释】 吾:指自己。方丈室:佛教语,指佛居住的殿堂,即禅房。杂:杂乱无章。罗:罗列,布置。三界: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界,是宇宙中所有空间的总称。湛然:清澈平静的样子。无数佛:指众多佛陀。 【赏析】 《回波乐》共五首,这是第一百三十五首。诗以“吾有方丈室”开头,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即是佛的道场,也就是禅房。“里有一杂物”二句写禅堂内的陈设,虽经千变万化,却始终不外乎这些,一切都在禅定之中
【注释】 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人的心意难以了解。人心:指内心的意思;善:善良的心;恶:恶意的心。识:认识,了解。 看面真如相,腹中怀蒺藜:表面上和颜悦色,但心中却充满恶意。看面:表面上的面貌;如:像。相:容貌;腹中怀:内心藏着;怀:有;腹中怀蒺藜:心里藏着蒺藜(一种带刺的野草,比喻恶意)。 口共经文语,借猫搦鼠儿:嘴里说着合乎经典的话,就像猫捉老鼠一样,表面装得十分恭敬,实则心怀叵测
注释: 1. 断诸恶,细细詃贪嗔:要断除一切恶行,慢慢克制贪婪和愤怒。 2. 若使如罗汉,即自绝嚣尘:如果能够像阿罗汉那样修行,就能脱离尘世的纷扰。 3. 将刀且割无明暗:要用智慧的刀割掉自己的无知与迷惑。 4. 复用利剑断亲姻:要用锋利的剑割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5. 究竟涅盘非是远,寻思寂灭即为邻:最终到达涅槃的境界并不遥远,只要思考如何进入涅槃就是近在咫尺了。 6. 只是众生不牵致
【注释】 回波乐:古曲名,《乐府诗集》有“回波尔”曲。六十二首: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回波辞六十二首》。作罪:造孽。非修福:不修福报。 腾腾(ténɡ ténɡ):忙忙碌碌。处俗间:在尘世中。游游:闲适自得的样子。觅衣食:谋求生活来源。 衣食才(cái shí)以足:生活已经足够。何(hū)劳:何必。住西域:居住在西域。佛教徒认为东方是佛国净土,而西域是西方佛土,故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子
【注释】 回波:即《回波词》,一种歌舞曲名。 学行:学习行为。 百千般:形容学习行为繁多、复杂。 澄心:指清净的心。 照看:观察、审察。 泥犁:佛教语,意译“畜生道”。 兜率天:梵文音译,意为“天”,是佛教所说的三界天之一,属色界。 涅盘:佛教语,指涅槃,即达到解脱的最高境界。 诸法相:佛教语,指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 浩浩:辽阔广大的样子。 宽:宽容、宽广。 深心义:深刻的意义。 无求最大安
注释:贪婪与痴迷不肯舍弃,白白浪费了断酒肉的时间。终日说他的过失,但只持斋戒却饥饿难忍。三毒(贪、痴、慢)日日增长,四蛇(蛇魔)不可触摸。天堂没有因缘,箭射入地狱。 赏析:这是一首佛教诗,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对贪婪与痴迷的批判和警示。诗中描述了一个人终日谈论自己的过失,但只持斋戒却饥饿难忍。他感叹三毒日增,四蛇不可触,天堂无因,箭射地狱。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告诫人们要摒弃贪婪与痴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这是考查诗句内容及情感的把握,然后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分析,最后给出答案。 (一) 本题是理解类的题目,要求考生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首先要注意诗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夜梦与昼游,本不相知尔——白天里你我互不相识; 梦恶便生懊,梦好觉便喜。——噩梦使人懊恼,美梦令人喜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回波词》中的第四十九篇,其大意为: 诗句释义: 1. 由心生妄相,无形本会真。 - "妄相"指的是虚假的形象或想法。 - "无形"指的是没有形体的存在。 - "会真"表示达到真实的状态。 2. 但看气新断,妻子即他人。 - "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气息、生命之气。 - "新断"意味着生命的中断,可能是意外或死亡。 - "妻子"指的是配偶或亲近的人。 -
回波乐,其五十 《回波乐》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以“回波”“回旋”为题,意在说明人应该随波逐流,不要逆流而动,否则就会像水中的落叶一样被水流带走,无法自拔。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福门不肯修,福失竞奔驰。 熟见苦乐别,偷生佯不知。 安身染著欲,贪世竟无疲。 故知地狱罪,怨佛无慈悲。 注释: 1. 福门不肯修:意思是说人们不愿意去追求真正的幸福生活。 2. 福失竞奔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的思想内涵。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分析其情感、思想内涵,并注意与题目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诗是一首七言歌行,全篇用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怀,抒发了对贫富不均、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我有你不喜”,意思是说:“我”有你不喜欢的东西,“你有我不嗔”,意思是说你有“我”没有的东西,“嗔”是嫉妒的意思。“你贫憎我富,我富怜你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