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既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要分析诗的内容。“岸柳萧疏野荻秋”意思是:岸边的柳树稀疏萧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熟悉常见的表达技巧和手法,如对比、衬托、抑扬、动静、虚实、白描、点染等。同时注意积累一些常用的典故,并理解其含义。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忆仙谣”中运用的手法及其效果。 “忆仙谣”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句“白榆风飒九天秋”,以秋风之飒爽起兴,为全诗定调。白榆,落叶乔木,树皮有花纹,可供观赏,也可制家具;木心可作染料,树皮可入药。秋风飒爽时,白榆叶落
诗句解释 第一句 “□□□□□□□”:这是对洪州解至长安初举纳省卷梦仙谣的首句。这里的“□”是省略号,可能代表某种省略或未提及的内容,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 第二句 “玉殿大开从客入”:“玉殿”通常指代皇帝的宫殿,这里可能是指皇宫或者某个重要的宫廷场所。“大开”意味着门户大开,迎接宾客的到来。“从客入”指的是有客人进入这个场所。 第三句 “金桃烂熟没人偷”
金陵杂题二首 第一首 王气生秦四百年,晋元东渡浪花船。 正惭海内皆涂地,来保江南一片天。注释:金陵(今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是南北交通的要塞。“王气”是指帝王之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都城从咸阳迁到金陵,金陵从此有了帝王气派。“晋元”是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兴四年(316)渡江来到金陵,改国号为晋,定都金陵,史称东晋。此诗首句言金陵自古就是帝王之气,有王者气象
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阳朔碧莲峰:阳朔有座美丽的山峰叫碧莲峰,山上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就像一幅画。陶潜和潘岳都曾赞美过那里的美景,但我认为阳朔的山水比他们更美。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阳朔碧莲峰时的即兴之作
【解析】 题中关键词是:“塞叶”“秋欲霜”,这是描写“塞下”的景物;“寒山”“数点”“牛羊”;“映霞旅雁”“向碛行人”“夕阳”;“边骑”“国恩”“胡儿”。 【答案】 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 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 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 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赏析: 首句以声音写景色。“塞叶”即指边关之落叶,秋天到了,树叶变黄,秋风起,叶子纷纷飘落下来
诗句释义 1 秋含砧杵捣斜阳,笛引西风颢气凉。 - 秋含砧杵捣斜阳:暗示了秋天的黄昏时分,人们还在劳作,用砧杵敲打衣物,发出叮咚声。这里的“秋”不仅指季节,也象征着一种生活状态,勤劳和坚韧。 - 笛引西风颢气凉:描述了笛声随风而来,带来了凉爽的空气。这里的“笛”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而“西风颢气凉”则描绘了一种秋天特有的清新感觉,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这种氛围的感受。 2. 薜荔惹烟笼蟋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麻姑山》。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与赏析: 第一句:“绀殿松萝太古山,仙人曾此话桑田。” - 注释: “绀殿”指颜色深沉的殿堂,“松萝”指的是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和萝草,“太古山”意味着古老的山。这里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麻姑山悠久而幽静的历史氛围。 - 赏析: 此句描绘了麻姑山古老而神秘的环境,暗示着这里的自然与历史都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和故事。 第二句:“闲倾云液十分日
【注释】 1. 苏仙山:山名。在郴州北,因唐代隐士苏耽得名。苏耽是唐玄宗时人,曾学道于此山。 2. 眼穿:形容眼睛看穿了,表示对苏仙山景色的喜爱与向往。林罅(xiá):树缝中。指苏仙山的密林之中。见:看见。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 3. 井里交连:井口周围长满了藤萝等植物,互相缠绕。侧局揪:侧面的树枝交错在一起。 4. 味道不来闲处坐:没有意思的事情不去坐。味道,意指闲暇时光。来,表目的。坐:坐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暮潮声落草光沉,贾客来帆宿岸阴。 - 黄昏时分,潮水落下的声音淹没了草地,使得夜色更加深沉。贾客乘船来到岸边,在树荫下休息。 2. 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 - 月光明亮的时候,吹笛子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不知是谁正在喝酒。整个城市充满了秋天的色彩,有几家还在敲打着砧石准备晚餐。 3. 时清曾恶桓温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