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注释】 白烟和月藏峦洞,明月随潮入瘴村。 更想临高见佳景,越王台上酒盈樽。 白烟与月亮同隐在山峦洞口, 明月随海潮进入瘴气的村庄。 更加思念登高远望欣赏美景, 越王台上酒液满盈的酒杯。 【赏析】 《送人游南海》是明代诗人徐渭的作品,是一首送别的七绝诗。前两句写景:山中雾气弥漫,月光从山间升起。第三、四句写情:更想登临高处欣赏景色;越王台上的酒正好斟满杯中。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意境清幽秀丽
这首诗的翻译是: 瀑布是从岳中的源头喷出的,像仙女的织机织出那样美丽壮观的景象。虽然它如仙女一般美丽,但山公却没能把它采摘回来。它的色彩永远比明月更美,它的气势可以和白云相媲美。如果真能裁剪下来,就会被豪家买去作为衣服。 注释: - 泻:从高处倾泻而下 - 岳中源:山中流出来的水 - 化水:指山中的泉水 - 世还希:世间罕见 - 偷:这里比喻诗人自己 - 山公:指唐代诗人李白 - 万古色嫌明月薄
【译文】 庐山东面经过匡庐,忍痛饮酒酣眠,双眸整天凝视着那高耸的山顶。 压低江水与吴楚交融,云雾缭绕云霞独倚天边。 山崖险峻没有鸟道,几座山峰如狂欲乘渔船。 江人不要笑话我痴情地凝望远山,我思念的是瀑布前长流不息的水。 【注释】 匡庐:指江西星子县西北的庐山。 约破:冲破。 江人:指游人。江人莫笑:江中行人莫笑。偏:偏颇,偏爱。卜隐:占卜隐居的意思,诗人自喻为隐士。 瀑布:指庐山西面的瀑布。
【注释】 简寂观:道教宫观名。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 藏胜境:藏有胜境。 □□□□:指山岩。 风帆闲事抛三日:把三天的风帆之事都抛掉了。 玉液长生:指饮“玉液”可以长寿。 杏坛:古代学舍。相传孔子讲学之处,后因以“杏坛”代指学舍。 星月在:即“星辰”和“月色”。 【赏析】 此诗写诗人游览简寂观时的感受。首句描写了简寂观的地理位置,它座落在高耸入云的山中,楼台亭阁隐现在云雾缭绕之中
注释: 1. 十五年前还到此,池深苔藓树垂藤。——十五年前,作者来到东林寺,看到池塘的水面已经很深了,长满了苔藓和藤蔓。 2. 重游数处心伤日,不见旧时头白僧。——在东林寺多次游览,心中感到伤感,因为看不到过去那位白发苍苍的僧人。 3. 花有露含长夜月,殿无风动彻明灯。——花朵上有露水,在长夜中散发着淡淡的月光;寺庙中的殿堂没有风吹动,灯火通明。 4. 堪惊此去老又老,未有更来能不能
横吹曲辞·入塞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战争气息的唐代诗歌,诗人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将领奔赴边疆、保卫家园的壮烈景象。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1. 欲为皇王服远戎: - 欲为皇王服远戎:诗人表达了渴望为帝王效力,远赴边疆保家卫国的决心。这里的“欲为”表达了诗人的迫切愿望,“服远戎”则指奔赴边疆抵御外敌。 - 万人金甲鼓鼙中:形容士兵们身披金甲,手持鼓鼙(古代战鼓),在战场上英勇作战
【注】 纳省卷:指参加科举考试。刘象:作者的朋友,名字不详。首:第一句诗的押韵字。大中天子:唐宣宗李忱。四朝:唐宣宗在位十四年,先后有武后、玄宗、肃宗、代宗四朝。四朝风月:指唐宣宗在位时的政治状况。鬓萧疏:形容人头发花白。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不追随唐世祖李世民重握宝剑,而选择继续研读《尚书》。世祖、文皇:指李世民,即唐太宗,曾为“贞观之治”的开国皇帝。战尘销旧业:指作者参加战争
沈彬的《赠王定保》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唐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自己不随俗的坚持。下面将对本诗进行逐句解释: 1. 仙桂曾攀第一枝:这一句象征着诗人曾有过的高远志向和追求。"仙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高洁和超凡脱俗,诗人通过攀援仙桂的第一枝,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同时,“薄游湘水阻佳期”则描绘了诗人在追求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湘水可能指的是湖南地区
【注释】: 1. 吊边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2. 沈:沉没,消失。 3. 汉月高时望不归:汉朝的明月升上天空,士兵们望着月亮想念家乡,却无法回家。 4.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战士们已经牺牲或受伤,他们的尸骨在沙漠中枯干,但他们的家人仍然寄送寒衣给他们保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戍边士兵的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深深敬意和哀悼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乱世中行侠仗义的豪情壮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雠归。 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 释义与注释: 1.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 "杂曲"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类别,指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结客少年场行"是指诗人在少年时代就以游侠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 2. 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雠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