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索
【注释】 络索:一种细而长的绳带,可以系住或捆绑。 双扇题诗:把诗写在扇面上。 碧筠:指翠绿的竹子。 湘江:即潇水,在今湖南境内。 误纳佳人袖里:佳人:美人;误纳,是错送的意思。 索未许:没有允许的意思。 但须藏:只有收藏着。 【赏析】 此为一首情歌。诗人与情人别后,将一络索系在门环上,希望情人来时能见到自己的字迹,从而想起自己。然而,情人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因此相思成疾。全词语言朴素流畅
【诗句释义】 1. “过尽遥山如画”:走过了无数远山,它们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 2. “短衣匹马”:穿着短衣,骑着马。 3. “萧萧落木不胜秋”:树叶纷纷飘落,无法抵御秋天的寒冷。 4. “莫回首、斜阳下”:不要回头望着夕阳落下的地方。 5. “别是柔肠萦挂”:这柔肠般的思念不断缠绕。 6. “待归才罢”:等到我回家才能放下。 7. “却愁拥髻向灯前”:却担心在灯前整理发髻时。 8. “说不尽
【注释】 一络索:一种古代的军用物资或信使。 乃分符:指授官,授予官职。 麾:指指挥旗帜。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国事:国家大事。 重来:再次来到。 别酒:离别时饮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怀念之情的词。上阕写词人受封于金陵,又因公务到淮南去,在途中作此词抒怀。下阕写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心念故乡,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回到故乡去。全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强烈的故国之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以及这些手法是如何体现其思想和情感的。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答题时首先指出诗中哪句话或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诗句的意思加以分析。 “一络索 其一 送临淄相公”:这是一首送别诗。临淄是今山东临淄县
注释: 一络索 其二 南邠夜饮 来时露裛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南边夜晚的饮酒情景的诗。首句“来时露浥衣香润”,描绘了作者在南边夜晚的饮酒情景。第二句“彩绦垂鬓”,描绘了作者的发髻被彩带装饰的景象。第三句“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饮酒赏花的情景
【注释】 (1)章台:古地名,在长安城。这里指代京城。 (2)缕:线。 (3)灞陵:古县名,在长安东,汉时为送别之地,后人以灞陵别后指代离别。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词中抒写的是作者与所爱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凄楚景象。 “一络索柳”三句,先写杨柳,再点出“愁”字。柳,即“留”,古人常用来表示留恋、不舍之意
诗句: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 译文:蜀江的春天,景色浓郁得好像雾气一样。你带着双旌旗,离开了这里。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里蜀江的美丽画面,浓浓春意如同浓雾一般弥漫在江面上,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接着,“拥双旌归去”则表现了主人离去的不舍之情,用“双旌”指代主人,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离开的依依不舍。整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春天蜀江的美丽景色以及主人离别时的哀愁情感
惯送好春归去。 怕和花语。 一帘残梦醉醒中,禁得这番红雨。 群玉山头仙侣。 乱云无处。 不须乡泪染江流,倩个燕儿传与
又是疏钟落照。 送君归棹。 骊歌齐唱阑时多,半说江南好。 长是春来草草。 更添离抱。 几番风信到樱桃,刚一夜、开齐了
村外柳烟深锁。晚寒惊破。强沽残酒熨春愁,已节候、梨花过。 望尽隔江星火。拥衾独坐。断钟隐隐欲霜天,问可有、诗魂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