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猷
注释:我打算在溪头玩弄晚潮,荔树斜月映照江边。矶头不可轻易投放鱼饵,只应该去长江里钓巨鳌。 赏析:这是一首咏钓诗。首句写景,拟想自己站在江边,看着夕阳的余辉在波涛中闪烁,仿佛在玩水戏浪;第二句写人,诗人想象自己在江边的石头上坐着钓鱼,而江边的荔树林则斜着月亮映照在江面上。第三句写动作,诗人想到江中大鱼,所以不能随意投饵。尾联写意图,诗人想到江中的巨大鱼鳖,所以应该去长江里钓鱼。整首诗意境宏大
过潜山哭谏议丁年兄 哲人辞世,天问何时解 1. 诗作原文赏析 - 清时忽报哲人摧——揭示哲人突然逝去的悲痛 - 驻马潜山泪满腮——描绘诗人悲恸之态及潜山背景 - 白简未传平虏草——暗示哲人未能完成平定边疆大业遗愿 - 玉楼先召谪仙才——指代才华横溢之士被急召 2. 诗意解读与情感表达 - 对哲人去世哀叹,体现其高尚人格魅力与影响力 - 表达对未能参与平定边患遗憾之情 3. 历史典故与文化意涵 -
诗句释义 1 虚阁迎薰:“虚阁”通常指的是一个空旷的地方,这里指代的是诗人的书房或者休息室等。“虚阁迎薰”即形容这个空无一物的阁楼中,迎接着来自南方的清凉气息。 2. 孤阁凭虚纳晚凉:诗人坐在空旷的阁楼上,感受晚风带来的凉爽。 3. 清樽遥对芰荷香:诗人手持酒杯,遥望着荷花,感受那淡淡的清香。 4. 湘帘尽日宜高卷:在南方地区,夏日阳光强烈,所以使用高高的竹帘来阻挡强烈的阳光
八柏环绕着青翠,五桂在燕山独擅芳名。三槐曾经羡慕晋公堂。 如何八柏环青翠,寒入郊原色尚苍。 注释:柏树环抱青翠,五桂独占燕山之美;三棵槐树曾羡晋朝公堂之大。如今八柏依然环绕青翠,但寒气已深入郊野,颜色仍显苍苍。赏析:本诗首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八柏和五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晋朝公堂、三槐的羡慕之情
【注释】 玉皇曾自捡瑶篇:指唐末状元黄巢曾得到皇帝的赏识。 畀汝云中第一仙:给你封为天上最高的仙人。 丹翠晨开常捧日:早晨,丹青山上的翠绿植被常常把太阳捧在手里。 危峰直撑欲扶天:险峻的山峰直插天空,好像要支撑住天空。 磨崖未受秦朝禅:摩崖题字没有受到秦时的统治者的影响。 凿石犹传宋代年:凿刻的石碑仍然记载着宋代的历史。 搔首凭轩还北望,微茫尚似有狼烟:仰望天空,仍能看见那隐隐约约的狼烟
注释:在如亭静静地听风声,坐着倚靠着如亭的夜晚正孤独。稀疏的树林中只能看到月亮平铺。突然听到树上的微风起,误以为是箫声或笙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如亭中,静静地聆听自然声音的场景。第一句“坐倚如亭夜正孤”描述了诗人独自坐着欣赏如亭夜景的孤独感受;第二句“疏林空见月平铺”则描绘了月光洒在稀疏的树林中的美景
【注释】犁:耕作用的农具。一犁烟雨带微曛,闲课儿童事晚耘:犁耕时,被烟雾笼罩的田野显得朦胧,夕阳西下,在田间教孩子们耕种。 【译文】:犁耕时节,被烟雾笼罩的田野显得朦胧,夕阳西下,在田间教孩子们耕种。 自是鹿门堪涉趣,西风回首见黄云:既然有这样的情趣,那就应该像陶渊明一样隐居田园,而如今看到西风中飘来的黄云,我想起了陶渊明,于是决定归隐鹿门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
注释: 六载王程鬓欲丝,三冬客路雪偏飞。 六载:六年。王程:帝王出行的路程。鬓欲丝:指鬓发因长年在外而变得如丝一般白了。三冬:三个冬天。客路:旅途。偏:副词,表示程度深。飞:飘落。 行人莫讶寒衣薄,剩得冰衔带月归。 行人:此处是诗人自指,指自己。莫:不要。讶:惊讶。寒衣薄:形容衣着单薄。剩得冰衔带月归:意思是说只有像冰一样寒冷的月光,才使得他能够回到故乡。衔:指月亮
诗句释义及赏析 干戈犹未起疮痍,又值郊原草绿时。 - 译文:战争尚未爆发,田野上却已草木葱茏,春意盎然。 - 注释:干戈指战乱,未起表示还未发生,疮痍即创伤或灾难,此处形容和平景象。郊原是郊外的原野,草绿时表示春天来临。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官骑偶缘灵雨出,杖藜因爱石泉移。 - 译文:官员骑马在灵雨中出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意。 “天涯树色似河阳”,天涯即天边,河阳是古都河南洛阳的别称。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站在天边,看到那如河阳般美丽的景色。 “永夜逢君话故乡”,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这漫长的夜晚,我们相逢并聊起故乡的话题。 “性僻向怜多感慨”,这一句意思是:我生性孤僻,喜欢同情他人,因此常常感慨万分。 “时危还许共劻勷”,这一句的意思是:国家危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