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璲
《秋夜六首》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组,共有七首。此组诗作于作者任新乡县尉期间(约公元716年-约721年)。这组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通过描写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下面是对各句的详细释义: 1. 西陆气凄恻,败扉宵不扃。 - “西陆”指的是秋季的傍晚,“气凄恻”形容秋天的氛围凄凉。 - “败扉”是指破败的门户,“宵不扃”意味着晚上没有关闭门户。 2. 片月落空隙,冷烟攒破棂。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虎丘风景的诗。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中吴饶佳游,兹山极殊观": 中吴(苏州)有很多好地方可以游览,这座山非常特别。 - "磅礴踞皋陆,巑岏轶霄汉": 雄伟壮观的山峦屹立在平原上,高耸入云。 - "灵岩南蔽亏,震泽西衍漫": 灵岩寺的南面有遮挡,震泽在西边蔓延开去。 - "岧峣见城堞,参差瞻里闬": 山顶可以看到城墙上的城垛,层层叠叠的房屋在远处可见。 - "飞甍凌缡出
【注释】 羁贫:指受困于贫困。弥甚:愈加严重。破屋:破旧的屋子,指简陋的住所。数点星:几颗星星。帐:帐子。五更:夜半时分。霜落床:霜从床上落下。寒蜂:秋天的蜜蜂。刺双足:用两只脚去蜇人。峭若婴剑铓:形容像婴儿的剑刃一样锐利。枯泣不为滴:哭得喉咙干涸了也不会流下一滴眼泪。惫噫:疲困地呻吟。总成章:总是形成一定的曲调或韵律。 【赏析】 《秋夜六首》,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穷愁生活的作品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寒月如利戟”形象地描绘了冷月像锋利的兵器一样。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生动地表达了月亮冰冷、锐利的特点,同时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第二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愁人如秋蝉”形容忧愁的人如同秋天的蝉一般。 赏析:这里用“秋蝉”来象征那些因忧愁而声音凄厉、哀伤的人,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第三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新泪迸故眼
“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琐闱。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这是明代诗人王汝玉的一首《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中的诗句。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释义: 1. “禁钟才动晓风微”:在清晨,当宫廷的更夫敲响晨钟之时,一缕清新的晨风轻轻吹来,带着淡淡的凉意。这里的“禁钟”指的是皇宫中用来报时的钟声,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秩序;“晓风微”则形容风势轻柔,似乎还带有一丝寒意,让人感到一丝清新。 2.
诗句释义 1 渔村:此句描述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是一个典型的渔村画面。 2. 汀苇苍苍白露凝:汀是河中或湖中的小洲,苇是指芦苇。苍苍白露指天刚亮时,露水还未完全蒸发,呈现出苍白色。 3. 一滩寒月未收罾:罾是一种捕鱼工具,这里用来形象地描写月亮还未落山,渔民们仍在劳作的情景。 4. 西风吹醒江南梦:西风通常代表秋天或者冬天,而“江南梦”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
桐风弦商声,竹露琤寒滴。 室幽月离离,壁古虫唧唧。 迟莫行可企,朱明奄成昔。 方来无新欢,既逝多故戚。 晶晶窗下灯,照我为生客。 【译文】 桐树的风声和瑟的弦音交织在一起,就像竹叶上的露珠在滴落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屋子很暗,月光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墙壁上的影子也显得特别古老,虫子在墙壁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在唧唧地叫着。 夜晚迟迟不降临,月亮也迟迟不出来,太阳刚刚升起就又落下了,一切都像过去一样。
注释1:渡头,渡口。初唱,刚刚唱起。采莲歌,指采莲时唱的歌。 译文1:渡口刚唱起采莲时的歌,南浦西风掀起了绿水波涛。 赏析1:此诗首句写诗人在渡口听到采莲女悠扬的歌声,点明时间是傍晚。第二句描写南浦西风吹动水面,使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第三句描绘了雨后晚凉,青山与白云交杂,景色宜人。第四句则用“青山不似白云多”来比喻诗人自己。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丰富而含蓄。 注释2:南浦,泛指渡口、水边
题赵仲穆画 十二琼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 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 注释翻译: -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幅图画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 “十二琼楼”指的是华丽的宫殿楼阁,象征着繁荣与富丽。 - “紫翠重”形容这些楼阁色彩斑斓,层层叠叠。 - “万年琪树”则是指那些生长在皇宫中的珍稀树木,象征着永恒与长寿。 - “落秋风”意味着这些建筑和树木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
《秋夜怀沈秀才》 萤栖衰苇寒,月敛疏萝瞑。羁怀悄无欢,卧背风灯影。露冷叶声翻,更深人语定。欲弹孤桐琴,惆怅谁能听。 注释: 1. 秋夜怀念沈秀才 2. 萤火虫栖息在凋零的芦苇上,显得有些凄清;月亮隐藏在稀疏的藤萝后,夜色渐渐暗淡下来。 3. 我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无法得到缓解,只能静静地躺在背上,任由风吹拂着灯光的影子。 4. 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树叶,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是叶子在翻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