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注释】: 经略祖 ——指诸葛亮,字孔明。 匹马招降岂偶然 ——比喻出师征伐,不费吹灰之力。 观星早已识亡存 ——观星可以预见战事的胜负。 谁知事去千年后 ——诸葛亮去世已有一千七百年了。 出处犹宜法祖言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出了很多治国安民的主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诸葛亮的诗,通过赞美他的智慧和远见,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匹马招降岂偶然”,诗人称赞诸葛亮的智谋
越溪谣 越溪诸女儿,蛾眉须自重。但得夫婿怜,何必君王宠 这首诗出自唐代王洋的《西施》,全诗如下: 忆昨越溪曲,越溪诸女儿,蛾眉轻拂面,如玉立于旁。她们的美丽如同春天里的紫藤花,绽放在溪边的小道上,引来行人驻足观看。她们的笑容宛如春日的江水,温柔而清澈,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她们的眼神犹如深潭中的碧波,深邃而神秘,让人无法捉摸。她们的举止优雅而大方,仿佛古代的佳人般令人陶醉。她们的声音清脆悦耳
入粤始祖 仙穜来自迟结子,开基岭南泽何深。 须知亿万筹难尽,总在当年一片心。 释义与译文: - 入粤始祖:“入粤始祖”指的是始祖的后代或子孙在广东地区的建立和发展。这句话强调了始祖家族在广东地区的根基和贡献。 - 仙穜来自迟结子: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始祖家族的起源或者家族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仙穜”(xiān huī)可能是指一个姓氏或者族名,而“迟结子”可能是指一个特殊的出生或身份。 -
【赏析】 宁国,即宁王。千牛将军是唐朝的一种武职官名,宁国将军是千牛将军的称号。宁国祖籍南阳(今河南方城),唐玄宗时封为“宁国公”,故号宁国公。安史之乱平定后,宁国因功被赐给连云第,并加封为安国郡王;又因其子宁上金殿拜相,被追赠为太师,谥曰文献。这首诗是诗人对宁国祖的颂扬诗。 第一联:宁国祖是安史之乱中有功之人,所以皇帝赐他连云第,并封他为“宁国公”。 第二联:宁国曾到过蓬莱阙下
注释:侍从祖辈在山岭之巅七次献上美酒,剑履威严闪耀于两楹之间。昨日在韶阳滩上经过,波浪声仿佛还在不屈地鸣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他的先祖在岭南的功绩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们英勇的形象,以及他们在韶阳滩上的英勇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重到云居独悄然,中宵多梦昼多眠。 千丛野竹连湘浦,半夜江风引杜鹃。 独鹤不知何处舞,明珠无数亦羞圆。 当时惊觉高唐梦,红袖香消一十年。 注释: 1. 朝云墓:指唐代女诗人薛涛之墓。 2. 孙西庵先生:指宋代诗人孙奕之。他与薛涛为同乡,曾作《朝云词》以赠之。 3. 云居:指薛涛的住所,位于今四川成都。 4. 中宵:指夜晚。 5. 湘浦
【注释】 我家:我的家庭 宝剑:比喻贵重的家传之物,此处指剑 铸成:铸造完成 匪一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铸造好的 珍藏:收藏 奇气:指宝剑上特有的锋利之气 干霄:冲上云霄。 【赏析】 这首《杂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和宝剑珍视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宝剑的描述,传达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和对祖先智慧的敬仰。 首句“我家有宝剑,铸成非一朝”
【注释】 荡子:离家出外的男子,这里指诗人自己。游远方:漫游在外,指远离家乡。倚:依靠。绣户:精美的帘子,借以代指门户。 荼(tú):苦菜。椒:花椒。聊:同“聊”,稍微。汝辛:我之辛酸。亦:也。苦:痛苦、苦恼。 【译文】 游子的足迹未归家,佳人却倚着精美的门户。 苦菜与花椒,你的痛苦我也感到。 【赏析】 此诗写一位妇女思念远行丈夫的深情。起句直接点题,点明“荡子行未归”的主题。“佳人倚绣户
注释: 得姓初祖:指你家族的始祖。 扁舟来往绣溪津,一字荒唐已避秦:扁舟(船)在往来穿梭的绣溪津(地名)之间行驶,我(作者)因逃避秦朝的暴政而远离家乡。 翻觉桃源人更拙,举家何用绝交亲:反而觉得桃源中的人更加笨拙,全家人何必断绝与亲人的情谊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赠常建》。诗中作者通过“得姓初祖”和“扁舟来往绣溪津”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翻觉桃源人更拙
诗句一: 自今歧路各西东, 事与浮云失故踪。 已觉逝川伤别念, 更来清镜促愁容。 译文: 自从今日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的事情就像随风飘散的浮云一样,已经找不到过去的痕迹了。我不禁感到流逝的时间令人伤感,仿佛在清冷的镜子前,又增添了几分忧愁和烦恼。 注释: - “歧路”:指两条不同的道路。 -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或人,此处用来形容关系的变化。 - “故踪”:原来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