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冷署”即官署,是诗人的住所。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画卷。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 【答案】 诗句注释:冷署——指官府。依山——傍山而居。小——简陋。瓜蔬——蔬菜瓜果。绿——青翠。篱——栅栏。廉蒙长吏,意思是清廉正直的县官厌恶。贤得县胥欺,意思是因为贤良的县官被那些贪婪、奸诈的小吏所欺侮。有讼皆持法,意思是无论谁到衙门告状
【诗句】 1. 京雒春寒重,狐裘着几层。 【注释】 - 京城(古时对首都的称呼)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狐裘: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裘衣,保暖性能好 - 着几层:穿着几层 - 关键词:狐裘、春寒、穿几层 2. 想君骑赐马,还踏柳边冰。 【注释】 - 想君:思念您 - 骑赐马:骑着皇帝赏赐的马 - 还踏柳边冰:回到柳树下边的冰上 - 关键词:骑赐马、回踏柳边冰 3. 裁扎存山友,笼诗费寺僧。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别子寻常事,胡为别后愁。” - 解释:离别本为平常事,为何分别后如此忧愁? - 译文:离别本是日常小事,为何分别后感到如此忧愁? - 注释:“别子”指的是儿女的离别。“常事”表示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胡为”是何苦的意思,表示为什么。“愁”表示忧愁。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儿女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解。 2. “而翁吾旧识,百念岂能休。” - 解释
【注释】 ①士有:即“士无”,没有。②不得志,不得意。③栖栖湖海间:形容四处漂泊。④嗟(jiē):叹词。⑤浙水:浙江之水,泛指浙江一带的江水。⑥君又:你又要。⑦为:因。⑧开樽:摆酒杯。⑨凉风:清风。⑩倍相关:加倍地感到亲切。倍,加倍。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说朋友没有功名,四处流浪,自己则在浙江一带飘泊;第三句写诗人为朋友挥剑助兴,与朋友痛饮饯行;第四句写夜幕降临,秋风拂来
诗句:十载老行脚,归来亦有因。 译文:十年的旅程,我已疲惫不堪,然而这次归来,却有其特殊的原因。 关键词解释: - 十载老行脚:意为经过十年的漫长旅行或生活经历,这里的“行脚”可以理解为行走或游历。 - 归来:指诗人返回故乡或某个地方,这里可能是他曾经离开的地方。 - 诸佛几时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佛。诗人用此句表达对于成佛时间的疑问。 - 何者是师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清题目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逐项分析。解答此题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赏析诗句的妙处。 “法性寺”:即法性寺,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法性寺是唐朝高僧慧褒为弘扬佛法而修建的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唐大中三年(849年),日本僧人圆仁从长安出发,经过甘肃、山西等地来到法性寺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寂寂西楼夜:寂静无声的西楼夜晚,给人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感觉。 2. 秋风白露滋:秋风带来了清凉,露水滋润着大地,营造出一幅秋意渐浓的画面。 3. 怀人葭菼际:思念的人在芦苇或荻草的边缘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4. 浩渺隔江湄:长江之水浩渺宽广,两岸相隔遥远,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5. 落月照残梦:月亮渐渐落下,照亮了诗人残留的梦境
注释: 十四夜,即农历十二月十八日(冬至)。吴山带任肇楚:吴山,指苏州的吴王山。任,姓;肇,大;楚,小。薝卜楼:在苏州城东南角。月:月亮。 夜久月弥静:夜已深了,月亮显得更加明亮了。弥静:更加明亮。宛及人:仿佛照到了人的身上。宛:仿佛。 瓜蔬调野馔:用瓜、蔬菜等做家常菜。调:调味。野馔:家常菜。 泉石聚闲身:泉水和石头聚集在一起,使人感到轻松自在。闲身:轻松自在。 清磬出林小
十四夜同吴山带任肇楚薝卜楼看月 凉风起中夜,为客动高吟。 与子咏明月,谁人知赏心。 佳辰惊节序,方外散幽襟。 转惜分携后,寒江白露深。 译文: 凉风在半夜吹起,我因为客人而动了高吟。 与你一起咏唱明月,谁能知道我们的赏心乐事? 美好的时光使季节感震惊,超然物外的心情也分散了。 可惜分别后的分离,寒冷的江水和深秋的露水一样冷。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诗人在扬州时。诗人用“凉风起中夜”开篇
【赏析】 陈元孝,生平不详。诗题一作《赠陈君举新翁》,是一首劝学诗。诗人以白发为喻,劝勉朋友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学习,以便日后有建功立业的时机。全诗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首句“喜君年老矣”:高兴的是您年老了。“喜”字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陈元孝老年时;“年老”二字既说明对方已到暮年,也说明作者自己年轻。 次句“白发渐成疏”:您那满头白发逐渐变得稀疏了。“白发”指人的年岁,这里用以形容对方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