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独居时所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不向人间住:诗人选择不在人世居住,即表明了其出尘之志和远离俗世的态度。 2. 何须甲子书:甲子书通常指记录时间的书,诗人表示不需要这种记录时间的书籍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3. 桃花开洞口:桃花盛开于洞口,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生机。 4. 竹杖入山初
宿华首台 山楼依竹半,静夜更相宜。 客梦正甜处,溪流无已时。 此心何所似,兹意与谁知。 钟磬忽然动,窗云片片移。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山楼、竹林和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宿华首台”指的是山上的一座平台,可能是诗人观星或欣赏美景的地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楼、竹林、夜晚等自然景色,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山楼依竹半”
【注释】 爱尔:你。清狂:高傲不羁。生无薄俗缘:没有世俗的牵累。僦(jiù,租)居:赁屋居住,借住。野衲:指和尚。九食惟蔬:只吃素菜素食。全仰:全部依赖。砚田:磨墨的砚台。让风:谦让之风。让:推辞,谦让。渐有让风然:《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庄子》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里用此二典意喻张直咨的高尚品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题时注意要逐句翻译。 【答案】 译文:明亮的月光映在池塘里,鸟儿在北林中空荡地叫个不停。我悠然自在地置身于人世之外,最喜欢今夜这样深更半夜。万念俱灰不归梦境之中,只有孤怀独倚吟咏而已。自惭无才不是郢都之曲,又何必去寻觅知音之人呢? 注释:宿:停留
《郊居》 兹城何壮丽,别馆倚西隅。日夕秋风至,时闻剑戟趋。 放鹰追短草,饮马出长衢。惆怅思前代,常怀陆大夫。 注释 1. 兹城:指的是某座城池。 2. 何:怎么,如何。 3. 壮丽:雄伟壮观。 4. 别馆:与主人居住的宅院分开的建筑,多用作书房。 5. 倚:靠,依傍。 6. 西隅:角落。 7. 日夕:黄昏时分。 8. 秋风至:风从西方吹来,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9. 剑戟趋
注释: 1.山田风雨好,终岁有馀粮:山田在风雨中生长得非常好,一年到头粮食充足。 2.削筫分厨水,疏林接日光:用刀削下竹子的皮,用来做饭,疏松的树林里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唱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 3.岭猿偷树果,松子落绳床:岭上猴子偷吃树上的果实,松鼠把松子落在了绳子床上。 4.粥饭随时节,余心自不忙:粥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我的心情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忙碌了。 赏析:
【注释】 幽居:隐逸的生活。引微情:抒发细微的感情。诸溪:多条山涧。万籁:各种自然声音。 【译文】 隐居生活无一事,独夜引发细微情感。 月出后山更宁静,风停云彩又前行。 各山涧泉水响相应,万籁自然声气互生。 为何今晚如此闲,任凭晦明随心转。 【赏析】 此诗写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抒写了诗人悠然自得、与自然为友的情怀,语言清新朴素,意境优美。 首句“幽居无一事”,是全诗的基调
【注释】: 偶乘风日好——偶尔遇上好天气。 策杖入烟霞——拄着拐杖,走入烟雾缭绕的山中。 采得邻峰笋——从旁边山上采摘了嫩笋。 烹将隔岁茶——把去年的茶叶烹煮。 留人坐芳草——请客人坐在绿草茵茵的地方。 带月啖松花——边赏月边吃松果。 不是孤高客,谁过处士家——如果不是个孤傲的隐士的话,谁会去我的家里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田园诗。全诗四句二十字,语言朴素,形象生动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还要注意诗句中炼词炼句的技巧。此题的关键是“赏析”,赏析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表达的情感、采用的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赏析。赏析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上要结合重点词进行分析,即分析时要联系全诗进行分析;2.语言上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
【注释】 1.山居:隐居山林。 2.茅屋藏深树,寂然无四邻:茅屋藏在深树丛中,四周没有邻居。 3.纵横云塞户,出入鸟随身:房屋周围被云朵环绕,进出时鸟儿随着我。 4.涧有前宵雨,花开三月春:山涧里有前夜的雨水,山上的花儿已经开了三个月。 5.山居虽淡薄,聊自养天真:虽然隐居生活简朴清淡,但我还是想保持自己的童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