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诗句:弹琴送君子,风雨乍弥天。亦是寻常曲,胡为尽别弦。 译文:我用琴声来送别这位尊贵的朋友,风雨突然变得很大,仿佛要将天地笼罩。这首曲子本是平常的,为什么到了离别的时刻却要全部停止演奏?云山仿佛就在我的眼前,而客居他乡的思绪却在新的一年里又增添了许多。我想问问易堂中的各位朋友,春风何时才能先吹到我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魏禧的作品《送任道爰同诸子幼刚归九江》
望月怀人 南望千峰月,知君弹夜琴。 今人薄古道,何者是知音。 至感入魂梦,他乡亦枕衾。 无端庭树上,栖宿又双禽。 注释: 1. 南望千峰月:指站在高处望向远方的山峰,看到明亮的月亮。 2. 知君弹夜琴:表示思念某人,因为知道对方会在夜晚弹奏琴曲。 3. 今人薄古道:意为现在的人们轻视古代的道路和传统。 4. 何者是知音:意指谁能理解或欣赏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音乐才能。 5. 至感入魂梦
出都谣八章 鞭马射狐,狐入地呼。 天高不闻,老狐别雏。 走兔不死,得见天子。 飞鸟一群,壮士如云。 熟黍熟黍,缘无雀鼠。 雀鼠之无,实赖天子。 离京十里,车声未已。 一耳十环,官人之婢。 斩竹断木,不避民屋。 青纹刺面,云是官仆。 易水漫漫,冰犹未泮。 拙矣荆卿,一去不返。 下上高原,昭君之村。 九原可作,庶释涕痕。 地动殃民,除税七分。 身死为砾,无由报君。 注释: - 鞭马射狐
广州竹枝词是明清时期由外地入粤人士带来的一种新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广州地区鲜活的民俗风情,展示出广州的独特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送郎莫过琵琶洲:这里的“琵琶洲”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这里的“送郎”可能是指送别之意,而“莫过”则表示不能超过或超出的意思。整句可以理解为,在送别之人面前,无法超越或超出某种界限或情感。 - 琵琶本出韩凭愁
这首诗描述了杨烈妇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首章:"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注释:这里的“戈”指的是武器,象征着战争和暴力。"室中之戈"意味着家中充满了战争和暴力的气息。"其乱孔多"表示这种环境导致了极大的混乱。"妾死则那"意味着一旦妻子死去,家庭就会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 赏析:这四句诗描绘了家庭中战争和暴力的严重性,暗示了妻子的牺牲为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次章
诗句如下: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 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 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2. 译文注释: - 「侬家」:指代“我”或说话人自己。 - 「西湖边」:指杭州的西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景观。 - 「暮暮朝朝」:指每天早晚,表示频繁或持续地发生。 - 「见莲」
吴仲书寄惠墨莲歌以答之 南海吴生有道士,先世曾为柱下史。独遗清白与子孙,牙签万轴廉吏门。 岂徒德业嗣前人,文章顷刻成千言。兴酣画笔犹天然,常将墨汁写青莲。 造化在指神立臂,以意作画谁能传。去冬裂绢作长幅,寄我江边小茅屋。 江风吹动江水来,宛如花叶纷相触。又如四壁生幽香,丛蝶群蜂费翱翔。 绿头鸭子上壁隐,欲上不上殊踉跄。偶将往事闲相忆,我昔种莲村之侧。 刳木为舟六尺长,朝朝采莲到日昃
《虎头日出尚曈昽,艓子齐开上大通。借问狂夫何处去,锦帆都趁五更风》是一首描绘广州地方风貌的竹枝词。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虎头日出尚曈昽:虎头山在今天广州白云区境内,山顶有虎头寺,因而得名。这里提到的“虎头”指的可能是虎头山或其附近的自然景观。而“日出”则是指太阳升起的景象。这里的“曈昽”形容日出时阳光柔和,光线温暖且明亮。 2. 艓子齐开上大通:艓子指的是古代一种小船
惠阳竹枝辞 床下别郎何草草,欲送郎行怕兄嫂。自从郎渡合江头,侬鞋不踏门前道。 注释翻译: 床下别离郎君,何等匆忙仓促,想送郎君远行却又害怕兄长嫂子责怪。自从郎君渡过长江,我鞋子都不再踏门前小路。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离别诗。诗人在床下匆匆地告别了心爱的人,生怕惊动了兄长和嫂子,表现出对哥哥嫂子的敬畏之情。她担心丈夫远行后,自己再也不能走过家门前的小路,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依恋之情
诗句注释: - 忆君为新婚:回忆起你刚刚结婚的场景。 - 我是执柯人:我作为新郎的好友,亲手为他整理领带。 - 君年方二十:你的年龄大约二十岁。 - 我乃仅三旬:而我只有三十岁左右。 - 义气干云霄:你们之间的友情高过云霄。 - 力断东海潮:用力量抵挡住东海巨浪的冲击。 - 冯邓小功名:在冯国和、邓禹这样的历史人物中取得的成就。 - 郭李殊寥寥:郭子仪和李广的名声很少见。 - 可怜岁月去如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