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皋
寄酬李宛平内乡 明代孙继皋七律诗《寄酬李宛平内乡》赏析 在明代的诗歌海洋中,孙继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脱颖而出。其作品《寄酬李宛平内乡》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这首诗作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巧妙结合,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愿景。 一、诗句逐句释义 1.
诗句原文: 上书不达赋归来,空橐何妨载石回。 臣自当诛曾出位,众皆欲杀可怜才。 三年水国将漕苦,十月风江拍浪哀。 但不负丞休亦得,几枝残菊媚寒杯。 译文注释: - “上书不达赋归来”:表示自己向朝廷上书,但却未能得到回应或理解,因此归途带着一种无奈和自嘲的心情。 - “空橐何妨载石回”:虽然没有获得预期的回应,但是可以带着石头回家,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没有收获
【注释】 三年佐郡:三年来在江边为官。江湄:江边。五岭:指五岭山脉,位于中国南部,横贯广西、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黯去思:思念之情黯然伤神。按剑:持剑。怜:爱。明月:这里指月亮。拂衣:整理衣装。康邦:美好的国家。绩载:功绩载入史册。猗亩:指田野。巷伯诗:即《巷伯歌》。巷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恶人。酌水:用酒浇灌流水。自爱:自己爱惜。重来:不久再来。迎竹:迎接竹林中的童子们。竹:指竹子
《送张民部吴关得代擢长其曹还朝》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及瓜传诏下新除,拜宠雍容领篆初。 画省持筹关国计,赤囊飞羽动边书。 握兰却望春晖远,起草频惊夜漏疏。 民力东南君自见,忧危还喜诵衣袽。 注释: - 及瓜传诏下新除:指新任官员接到命令。 - 拜宠雍容领篆初:形容官员受到重用,开始承担重要的职务。 - 画省持筹:指在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门)处理国事。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首联 - 移家结客散千金:搬家后,结交了许多朋友,花费了大量金钱。 - 促驾怀人七泽深:催促驾车(准备出发)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 颔联 - 授得征衣当九月:得到出征时所穿的衣物的时候,应该是九月份。 - 弹将别绪在孤琴:弹奏着离别的情感,寄托在孤独的琴声中。 颈联 - 高秋兰茝寒江色:秋天的高远景色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诗句解释: 1. 仙郎分署俯沧洲,寿母临觞映白头。 2. 云满关门频望气,萱荣堂背自忘忧。 3. 香添五夜供温被,箸进重闱佐执筹。 4. 燕喜莺迁谁得似,宁亲体国荷恩优。 译文: 1. 仙郎在衙门中任职,他的身影俯视着沧海之滨。母亲端起酒杯,酒光映照着她的白发。 2. 云朵布满了关隘的上空,频频地飘过祥瑞之气。萱草在母亲的门前盛开着,她忘记了所有的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此诗是一首五律,首联“遗荣无梦侍金华,幽事闲身一壑奢”,意思是说,我虽已老迈,但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仍为国尽忠。颔联“齿分暮年增犬马,心怜春水长鱼虾”意思是说,我虽然老了,但还像年轻时一样,对狗和马的牙齿感到惊奇而喜欢,对春天的水感到怜悯而喜爱。颈联“数声黄鸟求偏切,十里青山望不遮”意思是说,我听到黄莺在树上鸣叫,声音十分凄切、哀怨。远处的山峦被绿树覆盖
送周中丞怀鲁晋督河 一疏曾回大陆沉,恩波真共五湖深。 安邦世仰经纶手,吁阙天临痛哭心。 冠弁星流娇柳色,旌旗云拥闪棠阴。 百城何限春耕者,释手攀辕思不禁。 注释: 1. 一疏曾回大陆沉:指的是周中丞的奏折曾使朝廷的权威得以恢复。 2. 恩波真共五湖深:形容周中丞的恩德深远如同五湖一般。 3. 安邦世仰经纶手:指周中丞治国有方,世人皆仰望其手腕。 4. 吁阙天临痛哭心:指周中丞在皇帝面前痛哭
【注释】 悬:悬挂,比喻重要。大府:指中枢机构。行河:巡视黄河。宣房:即宣化府,今山西大同。 朱公柏:晋代朱褒曾任鲁国太守,故有“鲁督”之称。召父:晋代王衍曾隐居在河南的棠溪村,后人称之“召父”。 锡圭:古代帝王赐予臣民的一种礼物。垂衣:皇帝不亲自处理政事,由大臣们按既定方针治理国家。宅揆:指宰相或丞相。总庙廊:指总理朝政或辅佐君王的重任。 【译文】 更镇重悬大府章,行河此去筑宣房。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商司时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征旆秋摇指帝都: 秋天的旌旗在摇晃,指向了京城的方向。这里的“征旆”指的是军队的仪仗,“秋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指帝都”表示军队即将前往的目标地是京城。 2. 留鞭垂涕万人呼: 留下马匹和鞭子,人们流泪挥手告别。这里“留鞭”表示留下马具,可能是为了行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