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感知,理解诗歌大意,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人的情感,并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特点。最后还要考虑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本题中“坐月”的意思是:在月光下坐着。“明月为我至,终夜与徘徊。”意思是:月光为伴
郊行 郊原负杖趣无穷,洞壑阴深细路通。 村雾浓来时变雨,江云飞处忽成风。 注释:郊野的原野上拄着拐杖去追求那无尽的快乐,山间幽暗深邃小路通向远方。村庄里云雾浓重时,便化作雨水倾泻而下,江面上的云彩飞腾升腾,忽然间便化作一阵狂风。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郊行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赞美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首联:“高树风疏欲散阴,坐来爽气渐能深。” 注释:树木高大,枝叶茂盛,风儿吹过,使得周围的空气变得清新,阳光开始照射进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早晨,诗人在高树上坐着,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颔联:“渚云乍去犹拖水,山月初生不过林。” 注释:湖面上的云彩刚刚飘过,水面还留着它的余温;山上的新月亮刚升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入手,逐句分析其含义,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本诗的翻译为:夜晚我常常独自坐着,点上灯就读书,泡上茶也读书。窗前残月映照一半是白,寒星在夜里稀疏而明亮。不睡觉却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怕漏壶的水用完了,爱惜着这宝贵的时间。这些意思自终古以来都是这样,心中的感情却难以完全表达。“瀹茗”是泡茶,“延漏”是守时
【注释】 蛩(qióng):蟋蟀。 凄凄:形容声音凄凉悲切。 空床:没有依靠的床,形容孤独无依。 百愁生:许多忧愁产生。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夜听到虫鸣声,感到寂寞、凄凉的心情。首句写虫声,次句写月明,三句写床空,四句写人孤,五句说百愁,六句说心苦。全诗意境清幽,情感凄婉,表现了诗人在秋天夜晚独自思念朋友时的孤独和痛苦
岁暮送姚园客自白下往吴越 【注释】 逼岁难禁出:迫于岁末,难以忍受。 白门犹客中:白门,指金陵城东的石头城;“犹”是还的意思。 寒生夜山雪:山上积雪融化后,夜间又结为新雪,故有寒生之感。 晴卜曙江风:晴天时,可以听到江上早晨的风声。 花落竹堂静:花落了,竹堂显得更加幽静。竹堂,指诗人的居处。 烟消石屋空:烟雾已经散尽,石屋子变得空荡荡的。石屋,指诗人在石头城所筑的草堂。 并州望音信:并州
注释:谁欢喜听到乌鸦的叫声,是因为白门树在日间啼叫。 愁绪涌上心头时,我删减树枝辨认那白门路。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的前两句,诗人通过“乌声”和“日啼”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的思念之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长安的生活状态。他每日清晨,都会站在白门树下,倾听着鸟儿的歌唱,同时也聆听着长安城中传来的喧嚣声。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却让他倍感压抑。因此,当他愁绪袭来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闲居赠裴迪》。下面逐句解释: 1. 诗句解析: - “家住青溪曲”:描述了诗人家的地理位置,位于青溪的弯曲处。 - “春深花竹迷”:春天到来时,花朵和竹子茂盛,使得整个环境显得迷离不清。 - “君来若相问”:如果你来访(或通过其他方式得知),可以问我。 - “直过石梁西”:直接走过石桥到西边去。 - “屋壁峰阴合”:房屋的墙壁与山峰的影子相接。 - “门篱槿叶齐”
林茂之新居 客人的住所哪里是固定的呢?三年来,他的脚步已经多次迁移。 现在我来为他营建一座房子,它的形胜在石门之前。 地僻幽岩列,池平野水连。 知余日相过,短榻不须县。 注释: 1. 客舍何常定:客人的住所哪里是固定的呢? 2. 形胜:地势优越。 3. 石门:地名。 4. 地僻幽岩列:地僻幽深,岩石排列成列。 5. 池平野水连:池塘平坦,野水相连。 6. 短榻:短床。 赏析:
霜林栖鸟冷,曙听语檐间。 争盼朝暾出,移羽就其暄。 篱外犬忽吠,有客至我门。 问客何能早,云从远道还。 命仆烧松火,炊黍慰劳烦。 而我尚慵卧,见客生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