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彦
赠苏宇霖饷部 古人云已邈,铁汉可能多。 有剑曾枭敌,无钱肯系靴。 乘车盟不负,卮酒醉频过。 世路仍资格,清名奈尔何。 注释: - 古人云已邈:古人(指前代的英杰)的事迹已经变得遥远,无法企及。 - 铁汉可能多:形容像铁一样坚定、强悍的人很多。 - 有剑曾枭敌:拥有一把剑,曾经在战场上斩杀敌人。 - 无钱肯系靴:没有钱财时,也不会为鞋子而烦恼。 - 乘车盟不负:乘坐马车,不会辜负朋友的信任。 -
《九日限韵·其一》是明朝陈邦彦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高秋时节,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乘舟远游的情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和旅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进行解读: 1. 令节属高秋:这里的“令节”指的是特定的日子,即重阳节,而“高秋”则是指深秋时节,秋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凉爽、景色最宜人的季节。 2. 舟行当远搜:诗人选择在秋天这个季节里乘舟远游
诗句输出: 为客复悲秋,枯肠半已搜。 路歧犹怅惘,河上类旋抽。 译文输出: 我因为客人的缘故再次感到秋天的悲伤,我的肚子已经搜索了许久。 在岔路口我还感到怅然若失,河水上似乎有东西在转动和抽拉。 命酒酤辞债,称诗律戒偷。 饮酒买醉是为了偿还债务,写诗遵守规则以阻止偷窃。 醉歌忘采菊,知是豫章不。 喝醉后唱歌忘记了采菊花,知道这是豫章郡的人吧。 注释输出: - 为客复悲秋: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扁舟曾不暮:扁舟(小船)曾经没有夜晚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在船上的日子。 - 此日亦芜关:今日也是芜湖关口的时候。 - 地望分三辅:地理上划分三个部分,这里可能指地理位置或者地域划分。 - 军储佐九圜:军队的储存支持着国家的财政和安全。 - 滞留江上迹:被留在江上的足迹,形容长时间停留或未归。 - 衰飒镜中颜:形容人的外貌因岁月而显得憔悴。 - 漫道风云近
【注释】: 1)逾淮无寸土,浮海独全师:越过淮河,没有一寸土地,在海上却独自保全了部队。 2)突骑增蕃卫,长鲸避羽旗:突然增加的骑兵增强了防御力量(藩篱),像长鲸避开羽状的旗帜一样躲开了敌人。 3)才名交口遍,威略建牙迟:他们的才能和名声到处都受到称赞,但军事上的谋略和指挥却迟迟未能实现。 4)妖氛靖:平定了邪恶的叛乱。 5)韩陵:指韩信的坟墓。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1. 浅原垂禹贡:浅原指湖边低洼之地,垂指的是下垂。垂是下垂,这里指湖泊的波面。禹贡是夏代的一种地理行政区划。禹在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每州分设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以山川河流为界。 2. 巨浸列周官:巨浸是指大湖,周官是中国周朝的官制。周朝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其中就有掌管水利的官,所以“巨浸列周官”就是指大湖被分成若干区域,由不同的官员管理。 3. 浪飐孤山动:飐是风吹动的意思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横石舟夜 - 横卧在江边的石头上,夜晚乘船经过。 野烧平林晚,荒村白苇秋 - 野外的火堆在夕阳下燃烧,荒凉的村庄里芦苇已经变得苍白。 鸣钲严夜号,藏火辨更筹 - 用锣声提醒着夜晚的到来,隐藏火光辨别时辰。 破浪怀空切,闻鸡志未酬 - 划过波浪时心中充满了思念
注释 1. 发芜湖:在芜湖启程。 2. 别:分别。同舟诸子:与我一同乘船的诸位朋友。 3. 度岭:越过五岭。指经过南方。 4. 爱:喜爱,喜欢。 5. 联舟:与某人一起乘船。况复情:况且我们又有感情。 6. 怜:怜悯、同情。 7. 初即次:刚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 8. 戒:戒备,警惕,担心。孤征:孤独的旅程,形容旅途艰难,没有同伴。 9. 江折西梁险:指长江在向西流去的过程中
《九日限韵》是明代诗人陈邦彦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飞翰发早秋:飞翰,指书信或诗篇;早秋,即早秋季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收到信件的情景。 - 山郭引旁搜:山郭,指山城;旁搜,四处寻找。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周边地区寻找朋友或资源。 - 语岂连宵尽:语,指言语;连宵,即整夜;尽,用完,指说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远方的朋友通过书信交流的频繁。 - 身从一日抽:身,指自己;一日抽
雾 寒峭不成雪,漫漫晓雾生。 凝眸迷咫尺,扑鼻觉纵横。 山色彭郎隐,江声石妇平。 羁愁久无赖,挝鼓劝晨征。 翻译: 雾 寒峭的山峰上没有积雪,而是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白雾。清晨的薄雾渐渐升起。 凝目望去,雾气似乎将视线遮挡到了咫尺之处。呼吸间,浓雾中各种气味交织,令人感到一种纵横交错的感觉。 山色朦胧如同彭郎隐居之地一般神秘,江水流淌的声音宛如石妇般平缓舒缓。 长久以来的羁旅之愁无法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