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
【诗句释义】 黑河如带向西流,边城自古是汉朝。 山近四季常积雪,地寒终年不闻雷。 牦牛互市番人出,宛马临关汉使归。 东望玉京将万里,云霄何处是蓬莱? 【译文】 黑河像一条带子向西流动,边城的汉家开疆拓土。 四时之景皆见雪,寒冷之地未曾闻雷。 牦牛交易,番邦人民来此,宛马奔腾,汉使归来。 遥望东方的玉京之地,距离万里;云霄之中,何处是蓬莱仙岛? 【赏析】
保定途中偶成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注释:白璧,比喻高洁的人品。何从,怎样。摘,去除。旧瑕,过去的污点,这里暗指人的过错。才,已经。罗网,比喻陷阱或圈套,这里指困境。向,朝着。天涯,指远方。寒窗,寒冷的窗户。儿女,年轻人。灯前泪,形容悲伤的样子。梦,想象。羊叔子,东汉末年人,因直言进谏而被曹操所杀。贾长沙,西汉时人。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测出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首句“石生怒季方欲杀之愤云必置汝于天尽处死而后已”,表达了诗人对季方的愤怒和决心置他于死地的决心。第二句“石氏伏诛季方乃得释”,说明石氏被处死,季方得以释放。第三句“老魅有知含羞地下矣”则描绘了老魅被季方的行为感动,羞愧地离开了人间。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日复一日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日回天势可窥
注释: 谁折梅花寄陇头,夕阳低处是甘州。 秦关蜀道还家梦,白草黄云出塞愁。 江上秋生张翰棹,月中人倚仲宣楼。 壮怀且赋从军乐,定远曾封万里侯。 赏析: 这首诗是送牟秉常去甘州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陇头的梅花、甘州的夕阳、蜀地的山川、塞外的景象等画面,表达了对牟秉常的不舍之情和对其未来之路的祝福。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谁折梅花寄陇头”中的“陇头”指的是甘肃一带
谒洞庭君庙 停舟一拜洞庭君,古庙荒凉对夕曛。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 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 译文: 我停船在洞庭君庙前祭拜,古庙荒凉面对夕阳。 在庭院中留下鸟儿的足迹,写下了“君”的名字; 墙边爬满了蜗牛,留下了篆书的痕迹。 江流连接着巴峡的壮丽景色,山势穿过宁陵到楚地和蜀地的分界处。 箫鼓声没有传来,乌鸦也安静了下来
注释: 恨他:怨恨他。 口似砂糖膝似绵,喣撦惟是乞人怜:口像砂糖一样甜,膝像棉花一样软,只是不停地向他人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怜悯。喣撦,哀求。 喣撦惟是乞人怜:只有不断地向他人求情才能得到别人的怜悯。 恨他:怨恨他。 不得长生术: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 只在人间过百年:只能在人间度过百岁。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人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其命运的同情。首句“口似砂糖膝似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和题干提示,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解答时注意把握诗中关键字词“神灵”“铜臭”。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答案】 神灵(神祇),指神仙;报应:因果报应;许几千:许多,很多;分明报应不曾偏:分明:明显;偏:不公平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木牛为喻,托物寄慨,寓意深远。诗人运用拟人化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木牛塑造成具有生命意识的形象。诗中写其“驱牵不动蠢形骸”,“蠢”字形容木牛笨重,不能移动;“休恨”是说木牛没有生命,不会怨恨。“教汝偷寒送暖来”中的“教汝”是说它教会你(人)如何做事;“偷寒送暖”是说它能替人做事情(如在寒冷时送去温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金凤 凤凰的美好德行可惜已经衰败了很久,梧桐枯槁而竹槎凋敝。 自从云黯苍梧野,化作人间小草花。
注释:塔顶,指登高望远的地方。画栏高倚十三层,形容登高时看到的景色壮丽。不知眼界高多少,意思是说站在高处看,视野开阔,仿佛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地上行人似冻蝇,比喻脚下的行人像被冻僵的苍蝇一样行动迟缓。 赏析:此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