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
注释:断崖上的人像立在锦缎般的地面上,仿佛是锦缎上的纹路闪烁着光泽。翠袖飘飘婷婷地舞动,一点也不沾尘埃。只有那玉姬(仙女)来索要微笑。岁寒霜雪中许为邻,形容其高洁傲然。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诗中的“翠袖娉婷不惹尘”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优雅,而“岁寒霜雪许为邻”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描写了一幅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宫中按乐图的场景,通过描绘他们的欢乐与悲伤,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笙笛筝琶按得齐:笙、笛、筝、琶都是古代乐器,按得齐则指演奏得整齐划一。 2. 玉人歌舞绣筵低:玉人来指杨贵妃,歌舞绣筵指的是华丽的宴会场景。低则指歌声婉转,舞姿柔美。 3. 三郎酣醉真妃笑:三郎指的是唐玄宗,他喝醉酒时被杨贵妃嘲笑。 4.
题五花马图 淮南群牧惯攻驹,八尺真龙万足余。 圣代郊丘崇报享,只须宝络驾金车。 注释: 1. 淮南群牧惯攻驹:指的是淮南地区的牧民们习惯于攻击小动物,就像对待骏马一样。 2. 八尺真龙万足余:形容马高大且强壮,有八尺高,有万足之多。 3. 圣代郊丘崇报享:指在神圣的时代举行郊祀典礼,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仰和感谢。 4. 只须宝络驾金车:意思是只需用珍贵的络绎车来装运这些骏马,就可以满足祭祀的需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求读懂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其表现的景物形象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注意答题格式,先写出全诗的意思,再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并在诗句下写上解释该字词的句子,最后写出作者的情感。 君家书法已三传,琬琰文章到处镌; 闻说贤郎当跨灶,银钩爱学柳诚悬。 译文:你家的书法已经传了三代,你的文章在各地被刻石流传
【注释】 永嘉林:在今浙江温州。 琅玕(láng gān)百尺舞云幢:比喻树木高大。琅瑽,一种树木,其木如珠玉。 风月襟怀共一窗:指胸怀开朗,心无杂念,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龙孙长得玉成双:形容树木茂盛,枝繁叶茂,好似一对龙的子孙。 【赏析】 首句“琅玕百尺舞云幢”,以“琅玕”和“云幢”作比喻,描绘出一幅高耸入云、挺拔秀丽的林木图景。琅玕,是一种形似珠玉的树木,这里用来比喻高大的树木。云幢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一天如水水如天”这句话以天空和水面为比,形容春日的阳光和空气如同流动的水一样,清澈透明。这里的“水如天”形象地表现出春天天空的湛蓝和明媚。 “万壑春含绿树烟”这句描述了春天的山谷中,绿色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卷上增添了一抹绿色。这里的“含绿树烟”用“含”字形象地描绘出树木被云雾笼罩的景象
注释: 山中的竹子在寒冬中依然挺立,不畏冰雪的侵袭而保持其坚韧。不要认为这种竹子没有变化,当春雷轰鸣时,它会破土而出,成为箨龙之子。 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赞美了竹子的坚韧品质。诗人通过对竹子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竹子的敬仰之情。首句“山中留得岁寒枝”,意指山中的竹子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中挺立不倒,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品格;次句“冰雪棱棱不受欺”,则进一步点明竹子的顽强与毅力
注释: 断坡高树昼阴阴,行转清溪路更深。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幽静的景色,断坡上的高大树木在白天也显得阴暗,行走在清溪旁的路越来越深。 可是草堂人不见,西风萧飒鹤孤吟。 草堂的主人却不见了,西风吹过,只有一只孤寂的鹤发出悲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幽深的山水画面。首句“断坡高树昼阴阴”,用“断坡”和“高树”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全诗,并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词的手法、诗词的思想情感以及古代文化背景来理解。“沉香亭北”是地点,“冥冥”是时间,“一曲霓裳醉里听”是动作和心情,“乐事不知忘国恨”是心态,“秋风愁绝雨淋铃”是心情。 【答案】 ①沉香亭在长安城北,此为傍晚时分;②曲调凄婉,令人陶醉;③沉醉之中竟忘记国家大事,可见其痴迷之至。④秋天来临,秋风吹起
【注释】 筼筜(yún dāng):一种长而圆的竹子。 谷底:山涧的底处。 佳人:美女。 翠袖:绿色袖子,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永嘉游历时所创作的怀古诗。首句写曾到过的地方,第二句写当时的情景,第三句写未能如愿的原因,第四句写自己的愁绪。诗中运用“记”字,使诗意显得更加含蓄委婉。全诗用典不多,却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