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百尺舞云幢,风月襟怀共一窗。
昨夜春雷初震蛰,龙孙长得玉成双。

【注释】

永嘉林:在今浙江温州。

琅玕(láng gān)百尺舞云幢:比喻树木高大。琅瑽,一种树木,其木如珠玉。

风月襟怀共一窗:指胸怀开朗,心无杂念,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龙孙长得玉成双:形容树木茂盛,枝繁叶茂,好似一对龙的子孙。

【赏析】

首句“琅玕百尺舞云幢”,以“琅玕”和“云幢”作比喻,描绘出一幅高耸入云、挺拔秀丽的林木图景。琅玕,是一种形似珠玉的树木,这里用来比喻高大的树木。云幢,即云彩中的幢幡,这里用以形容树木的枝叶茂盛,犹如云彩中飘荡着幢幡,显得十分壮观。

次句“风月襟怀共一窗”,进一步描写了树木的高大和气势恢宏,同时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气度非凡的情怀。风和月,作为自然界的两个元素,在这里被赋予了人的情怀和气质,象征着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心态。

第三句“昨夜春雷初震蛰”,则是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春雷初震,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这是大自然的生命之力。而蛰伏的动物在这个时刻纷纷醒来,开始新的生活,这既是对生命循环规律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

尾句“龙孙长得玉成双”,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树木如同龙的子孙一般茁壮成长,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这里的“玉”字,既是指树木的颜色洁白,也暗含了珍贵之意。而“成双”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之间的紧密相连和相互依存,寓意着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永嘉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未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