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山中数亩田,金穰土苴待秋前。
雍熙正属唐尧世,大有宜书太史编。
稚子踏车筋力倦,老妻馌饷鬓云偏。
不知万里青天上,谁奏豳风七月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从写作手法、思想感情、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种得山中数亩田,金穰土苴待秋前”是说在山中种下几亩田,等到秋天到来时,收成一定很丰厚。“土苴”,指泥土,这里比喻贫瘠的土地。“待”是“等”的意思。“雍熙正属唐尧世,大有宜书太史编。”意思是:正好赶上唐尧盛世,有志气的人才应当被记录下来。“雍熙”是指太平盛世;“太史”指史官,“编”指记录。“稚子踏车筋力倦,老妻馌饷鬓云偏”的意思是:孩子们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妻子也在田间劳作着。“稚”“馌”都是古代妇女从事劳动的一种称谓。“稚”指年幼的儿童,“馌”指送饭或送菜之类的活。“鬓云偏”指的是鬓发因劳累而显得有些凌乱。“不知万里青天上,谁奏豳风七月篇。”“青天”指蓝天。“奏”即演奏。“豳风”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地民歌。“七月篇”,泛指诗篇。“奏”指吟诵。诗句通过描写农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我种了几亩山田,等到收获的时候,定会十分丰厚。正当盛世,该记录那些志向远大的人才。我的孩子累了,妻子也累坏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无以回报养育之恩。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听到那首《七月》的歌呢?

赏析:

全诗四句,第一句写景,点明了作者隐居的地点和时间;第二句叙事,交代了种田的目的;第三句抒情,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之情;第四句议论,抒发了自己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田园诗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